加急见刊

外贸企业如何正确使用“提前”外汇结算方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9-05 09:00:01

用“后结算”方式,规避外汇结算中的汇率风险。

(一)在进口业务中,如果进口商预期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有升值倾向(即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应设法延长支付期。这样一来,当汇率确实上升时,进口商也可以将较少的本币兑换成应付外币而支付货款,即为"错误"。如果进口金额为100,000美元,原定进口付汇将在货物验收后的一周之内,但由于进口方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持续升值趋势,即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因此进口方决定在货到付款的一周之内支付。由于错误付款时,人民币已经升值,也就是说,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6.6:1,也就是6.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在当时,购买10万美元要花掉66万元。若按原定时间付款,1美元可换成6.63人民币,那么购买10万美元就需要花费66.3万元人民币。所以,同样是10万美元的外汇,进口方可以少花人民币3000元“错后”购得并支付给外国出口方,即减少人民币3000元的汇率损失。

(二)在出口业务中,如出口商预测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会趋向贬值时(即外币升值,本地货币贬值),应设法推后收期。通过这种方式,出口商实际上可以在延迟收汇时比原来收汇时兑换更多的本币。如果一项出口业务,出口价值为100,000美元,且出口商的原定出口期限是货物装运后的一周之内,但由于出口商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将继续下降,也就是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因此决定在“错后”两个星期内结汇(对于海运、托收等方式的海运和付款方式比较适用,但是信用证必须在信用证交单期限和有效期内),最终出口商收回100,000美元的外汇,并按当日银行购入价格6.65元/美元卖给银行。不然,在原定时间(装船后一个星期内)结汇、收汇,收100000美元的外汇,然后出售给银行,只需按照在升值时的当日银行买入价6.62元/美元兑换人民币66.2万元。所以,同样是100,000美元的外汇,出口商实际“错后”收汇,比原来收汇时多出3000元,也就使人民币贬值3000元。表一具体见外汇结算中的“提前”和“事后”。

也可以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用人民币和美元来表示。

例子一:2011年4月15日,中国宏远公司与美国洛克公司签订两百万美元的进口合同,双方同意宏远公司在货物抵达后一周内汇付给洛克公司的货款。这批货已于5月5日和30日在洛杉矶分两次装运,6月2、7月1号经宏远公司检验合格后抵达上海港。宏远公司于6月9日和7月8日分别以1美元兑人民币兑换1美元和6.4759元兑换成649,100元和647,590元,并分别以6.491元和6.4759元分别汇付给洛克公司。同样,购买一百万美元外汇付款后,宏远第一批的一百万美元买下了比第二批一百万美元多花15,100元,也就增加了15,100元的汇率损失。事实上,考虑到人民币继续升值,宏远公司可以坚持双方已经同意的“到货”,即货物到达后一周之内付款时所说的“到货”,即视为全部到货。由此,在7月8日,将首批1百万美元的“错误”款项和第二批款项共200万美元的款项同时向洛克公司购得,这样可以少花15,100元,从而减少了15,100元。

例子二:2011年上半年,中国康德与沙特卡昂公司签署了价值12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该合同规定每两个月交付一批货,即每两个月交付40万美元,合同签署当天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买入价6.55美元。对卡昂公司的付款方式是,每个月的第一周预付30%的款项。70%的剩余款项在装运后一星期内汇出。因康德公司预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持续升值的趋势,即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因此决定加快生产,交货期和结汇时间,每批提前1个月交货并收回外汇余额。经过计算,康德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发现,通过“提前”交货和收汇,总共多兑换了2.38万元人民币,即2.38万元的汇率损失减少了2.38万元。(见表二)具体计算。

自2011年4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加上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出口企业的出口压力很大。一些对外贸易经营者不得不重新算帐,看看是否有好办法应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一些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减少,但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干脆放弃长期出口订单,或者不再接受外单。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和经营者因为企业还有更多的利润做支撑,因此就不会这样“过犹不及”而“精打细算”。但是,若一家外贸企业以每年出口五百万美元计算,使用以上所述的"提前"和"错误的"处理方法,预计可以使汇率损失减少5-10万元左右。据悉,2010年,仅中国私营企业的出口额就超过了4800亿美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外贸企业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提前”和“错误的”外汇结算方式,将使企业减少大量汇率损失,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结语

在人民币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的汇率波动将会加剧,这会使许多企业的外汇收支产生潜在的汇率风险。“汇价差一分,得失千里。在此基础上,我国外贸企业应注重利用“提前”和“错位”这一结算手段,使之成为企业对汇率损失进行预测、提高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