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干预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9-05 09:00:01

目前河南省人民的身心状况。

(1)身体条件。绝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仅占2.5%,3.9%的人表示他们的胃口好,肠胃功能变差,但是6.8%的人认为睡眠质量变差。总体而言,96.7%的人认为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

(2)精神状态。31.6%的居民认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比平时更不安全,32.6%的人称他们无法像过去那样安心学习和工作。43.9%的人说他们精神紧张,19.0%的人说自己情绪低落,13.2%的人更焦虑,有强迫行为倾向。当前,河南省89.3%的人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5目前河南省人民的非理性倾向。

(1)非理性思考。有23.6%的人怀疑他们感染新冠病毒肺炎,31.2%的人希望离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前往安全之处;58.7%的居民对接触人群保持警惕;10.6%怀疑周围的人可能感染病毒;20.4%的居民因其他疾病而拒绝住院。

(2)不合理的行为。32.9%的人口已经储备了过量的食品和药物,50.6%的人无法控制搜索与疫情有关的信息,24.3%的人被迫每天测体温两次以上。

(3)主要关切。不合理的思考和行为的出现,仍主要是由于对疫情的担心。河南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个人的身体健康(61.6%)、获得生活资源(12.3%)和社会资产流失(10.4%)。

2.6河南省居民目前心理援助需求。

(1)民众需要心理援助的意愿。78.8%的人认为在新冠病毒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需要心理学的力量4河南省心理学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干预,河南省民众心理健康状况,人口中有24.3%需要心理援助,69.5%的人认为他们知道如何获得心理援助。

(2)民众的心理援助需求。63.7%的人最希望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问题,36.3%的人希望能咨询一些消极情绪、强迫性思考或非理性行为,这些都与身体化症状有关。具体地说,10.8%的人希望就新冠状病毒肺炎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进行咨询,例如:恐慌、焦虑、恐惧;17.2%的人希望咨询一下,担心他们及其家人受到传染的强迫想法,例如,重复地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了疾病;2.2%的人希望就非理性行为和躯体化症状等方面的问题咨询意见,如囤积药品、不吃饭、有6.1%的人希望就隔离带来的疑问、惊慌、愤怒、孤单、孤单、无助等情感问题进行咨询。

(3)民众心理援助工作。34.6%的民众赞成由心理学术团体进行,24.7%的人认为应该由专业健康教育机构进行,22.5%的人认为应该由卫生部门负责,10.2%的民众表示接受大众媒体,8%的民众赞同教育部门或民政机关接受心理援助。

2.7河南省居民参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意愿。

时不我待,社会大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争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98.3%的居民表示愿意在疫情控制期间从事义务性工作;99.4%的人愿意为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作出贡献;99.7%的人愿意积极配合政府的疫情控制。

3新冠病毒肺炎爆发后社会心理状况。

3.1高度重视疫情信息。目前,河南省居民主要通过因特网、电视、社区公告等途径获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但甄别信息上略有不足,约三成的人对谣言和真相没有做出有效的甄别。

3.2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一般人都知道该病的症状、潜伏期、传播途径、危害性等知识,但在鉴别类似呼吸系统疾病、疫情发展态势、死亡率等知识方面需要加强;部分民众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

3.3已落实预防措施。河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人民执行程度高,总体上落实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途径和方法,但也有部分群众对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仍心存疑虑,信心不足。

3.4身体和心理功能反应是正常的。在这次疫情中,河南省人民的身体状况比较正常,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心理应激反应。在突发性疫情事件中,应激反应出现是正常的,但是,在短期内,如果不进行合理调整,长时间存在(超过1个月),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心态,不利于身体和心身健康。

3.5温和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调整。在暴发前,河南省人民对疾病的恐惧、怀疑、戒备、逃避等非理性思维和顽固、冲动、强迫等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过分担忧和无效性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加剧紧张情绪,进而影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3.6心理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随著疫情加剧,负面情绪蔓延,累积对疫情防控的全局极为不利,近八成民众认同解决心理问题与疫情都很重要,1/4的人口有心理援助需要,公众建议由心理学会、健康教育机构和卫生当局共同承担这项工作,但是,心理援助的获得程度有待提高。

3.7众志齐心协力抗疫。多么艰难,疫情让人民更团结,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河南省人民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意愿很强,都愿意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为疫情防治和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做出贡献。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