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音乐综合功能最强的音乐结构形态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湖北越调,曾在历史上盛行,是湖北地方戏曲中的一大剧种,是湖北早期形成的具有板式变体、音乐功能的戏曲剧种。尽管它形成的具体年代尚无“文字资料”的记载,但据湖北越调老手统一“口述材料”表述,又是晚明(1642-1644)中李自成在鄂北驻军的一部戏,陕西同州梆子,“襄阳”一带的流变(见《襄樊市戏曲资料》)。后来,湖北的襄阳、郧阳、荆州、宜昌、安陆、德安、豫南等地逐步流布。还有《襄河越调》、《大越调》、《湖北大越调》等。它不但在表演上追求“雕刻美”,而且“人人精通武艺”(见《襄樊市戏曲资料》),而且更突出的是它音乐中的一整套板式变化体制的形成和确立。与此同时,形成了“散、慢、快、散”完整的音乐结构。接着,在剧种音乐风格、腔体结构变化、主奏乐器确定、声腔“首大关”、“句间大门”的创制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从而形成了湖北地方音乐特色的剧种。
剧版变奏(又称板腔变制)的产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的重要标志。《湖北越调》是湖北戏曲中板式变制音乐以剧种形式得到正式确立的具体体现,它标志着湖北地方戏曲音乐继曲牌大剧种——湖北清戏之后,又一新的剧种音乐形式诞生和发展。
在音腔中,板腔通常是指对一支典型腔以一定节奏节拍在旋律上进行有机变化,从而衍生出了旋律风格统一、句式结构多样、腔式形态各异和速度强度不同的板式(曲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散、慢、中、快、散、摇)完整的板式变动机构。以曲牌具有“抒情”的表现功能,同时又极大地强化戏曲音乐的戏剧叙事表达功能,这就使得剧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大起大落、激烈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内在性格都得到了深入而细致的刻画。是迄今我国戏曲音乐综合功能最强的音乐结构形态。《湖北越调》正是具有这种音乐功能的一个剧种,因而也是当时湖北最有代表性的板腔剧种。这种综合音乐功能的建构,一开始就表现在它所特有的“眼起板落”(亦称“腔”)方面。
一种“眼起板下垂”结构。
戏剧板腔体的腔结构,是指戏曲声腔以某句词为单位的“词曲同步性”和“词错位”动作的腔句形式。词句的同步性就是一种唱词和音乐之间的强弱关系同时存在的一种腔式形式。戏曲中称之为“板起板落”,即曲牌腔,又称为曲牌腔,是以民歌体为代表的剧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音乐功能。例如湖北清戏二黄腔,以及后来在湖北花鼓戏和采茶戏中都有较大发展。不过,这句话的空腔,也就是说,戏曲唱词和音乐的自然节律在“强、弱之分”的情形下产生的一类“眼起落”的腔式形态,并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个句子的“开口”位置上,也就是把唱词的位置作为音乐的强拍位置,并且以这种突破了音乐的自然节律,而形成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腔”形态,从而获得了“节奏的推动”,强与弱的对比性,律动中的跃跃感等,将戏曲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发挥出来。有三种主要的类型:
第一种为“中眼起板上落”,指乐曲上的4/4拍子,戏曲俗称“一板三眼”。《越调慢板》(4/4拍),如湖北越调的传统剧目“鞭打紫禁门”中尉迟敬德唱:
00君主(啊)—("走过")-打-坐("走过")-王府(哪)-
00你(呀)—0听--(哇)----(走)----臣(哪)
(啊)----本(哪)----来(呀)(下)
这一点是,“让”音节的强拍位置和“第一眼”在“中眼”位置起唱,这与音乐的自然节奏有“错位”。这种“错位”实际上是4/4拍固有的“强、弱、次强、弱”的基础上,构造了两个新的动力点。歌颂著「君臣(啊)」。而且第一拍“板子”位子的强拍,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强拍。从而使4/4拍球的“强、弱、次强、弱”变为“弱、弱、强”。同理,下一首唱词仍然和音乐的自然节奏有“曲调”,因此,唱词的位置仍然成为现实中的有力拍子,比如“|打——坐——坐”这一小节,已经不再是4/4拍固有的“强,弱,从次强者,弱者变成“强、强、强”。这种改变音乐强弱关系的“腔形”,无疑使音乐的自然节律和动力感始终处于变化而不稳定的状态中,毫无疑问,唱腔中的戏剧因素也得到了强化。
二为“头上出,头上下”之腔,指音乐上2/4拍节律。这种韵律形式,戏曲称之为“一板一眼”。例如湖北越调传统剧目《三哭殿》中李世民所唱的(2/4拍):
5-0花---棒(啊)0-0
0文武|臣0|扶我父|面南|0|君(哪)
本作为2/4拍型,但「眼下」空腔不但改变2/4拍原有「强,弱小“(1强1弱循环重复)关系,同时,还会唱“|05-0花-棒(啊)0-0打死|了昏|王(过|…|门)丧命|”均在不同位置上构建不同于2/4拍自然节律的新的强弱关系。这种密集的“错位”关系连续不断地出现,唱腔的动力感与音乐的内在驱力之强可想而知。所以,在大型唱词的叙述和抒情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节奏上的“拖沓”、“无力”之感,反而是流动性,驱动力进一步加强,可见“眼起板落”的腔式结构。
在此要强调的是湖北越调的快板形式——《越调快二流》(1/4拍)。从目前笔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快二流”这一快板形式,应该是湖北越调最早形成的一种板式结构(湖北其他声腔和剧种的“快板”)。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