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发现乾隆年间黄梅戏楼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5-23 09:00:03
论辩是通过一种或一种已知的判断来决定另一种判断是否真实的思维过程,是用论据来论证论题的推理过程,是文章的重要环节和重点。笔者运用了例证方法,以并列方式构造例证,从正面分层论证,列举了典型例证。本文叙述建国初期怀宁县石镜乡“梅塘小学”是由“黄梅小学”和“横塘小学”各取一字而成的,以此证明有黄梅山。作者认为,这与黄梅调的形成并无必然的联系。然后又说:“奶奶出生在1887年,光绪13年,她从小就会哼唱一些‘黄梅调’,大多是像山伯访友这样的唱词。在她看来,这几个句子都是母亲教给她的。不知道外婆的母亲是从哪儿学到的?这句话是从黄梅县人那里学来的。”笔者的祖母、曾外婆都会唱《黄梅调》,也不否认作者的曾外祖母并非黄梅人所唱的“黄梅调”。但是不管从哪方面都无法证明,那些教过曾外婆唱“黄梅调”的人,并非黄梅人或黄梅人从哪里学来的,无论从哪方面都无法证明“黄梅调”就是在怀宁的“黄梅山”。假定根据作者的观点,我的曾祖母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黄梅戏传统剧目《瞿学富》中一出戏,他是一位著名的戏曲家。在世不但对“瞿学富”的串戏、唱词了如指掌,而且对《山伯访友》等10余部传统剧目十分熟悉。她建国前从未离开过黄梅县,没有任何从艺经验,是一位纯朴的农村妇女。也可以这样说,她的《黄梅调》绝不是从怀宁人那里学来的,但这也能证明“黄梅县”起源于黄梅县吗?我认为这绝对不行。
消息称,2006年9月26日,《湖北黄梅发现乾隆年间黄梅戏楼》一文中说:“一处保存较完整的黄梅戏楼,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黄梅戏楼,目前已有黄梅戏楼。据湖北省文物部门专家考证,这一发现再一次证实,黄梅戏源于湖北,是早期黄梅戏兴盛的一种反映。根据作者所述,时间证明:“清代中晚期黄梅山下士人荟萃,当时文人将一些民歌、歌谣编成一种小调互相传唱,逐渐延伸至石牌、高河、月山、总铺。与黄梅县新近发现的乾隆年间的黄梅戏楼,证实这一时期黄梅戏(黄梅采茶戏)已发展到高级阶段,即“三打七唱”(清康熙初至1956年)。这个时期,从戏剧到唱腔、表演艺术已大体上形成,班社林立,名伶辈出,日益规范,演唱活动频繁。根据黄梅县民间老艺人传人:黄梅县一代又一代人流传着“一去二三里,村村湾湾都有戏”。①大量历史文献证明(由于本文不涉及源流问题,所以不一一列举)黄梅戏的萌芽大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狭义上的“黄梅调”的形成时间较早。但怀宁的“黄梅调”在历代史书中并无记载,如笔者所述,是形成于“清代中后期”,与黄梅县的“黄梅调”相比较,晚了几百年,这能证明黄梅调起源于安徽怀宁的“黄梅调”吗?再次根据作者的曾外婆年龄推算,应是清同治七年(1869年)前后出生的人。即便是黄梅县的“黄梅调”,也要从明万历开始,到作者的曾外婆出生的年代也相距290多年,这期间黄梅县的“黄梅调”已经在大西南,赣东北、鄂东南广为传播,谁能证明教作者曾外婆唱《黄梅调》的人,不是黄梅人还是黄梅人?有人能证明“黄梅调”起源于怀宁县的“黄梅山”,是黄梅县的“黄梅调”起源较早吗?可以想象,作者的论断并不成立。
史无前例的黄梅民间艺术大师来皖西南传艺、同台献艺、共进江湖,我不清楚,但有现代资料可证明。根据作者祖父桂遇秋先生在考察黄梅戏发展史时,曾健在的黄梅戏艺人(当时年龄约为70-80左右)以师承关系,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自清道光年间起,至皖西南、赣东北、鄂东南等地传教的名师有何仙姐(1783—1855),邢秀娘(1794—?)龚三齐(1805-1880)、1825-1911、梅金玉(1854-1953)、帅师信(1858-1909)、鲁花(1862—1938),1868-1941),张丙炎(1878-1946),帅登明(1878-1946)等100多人。②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出版著名黄梅戏音乐理论家时白林主编的《黄梅戏音乐概论》介绍:“黄梅戏的著名老艺人丁永泉说,本世纪初还出现过采茶戏与黄梅戏艺人合班演出的情况。合剧时在剧本、唱腔、语言等上谁占主导地位(指湖北和安徽),那就要看哪边的人多了。那时候的名字叫“四不拗六”。此外,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也有采茶戏艺人。要是在戏剧和音乐方面没有那么多相似之处,那就不可能做到了。”一九八八年安庆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安庆县志》第6期,载:“从潜山入黄梅戏的母黄梅采茶调,时间早在清代中叶。根据已故的五里庙老艺人柳发坤介绍:在清中叶,五里庙街有一位逃亡的湖北黄梅人,以唱黄梅调为歌,唱黄梅调,耳濡目染。一九五九年八月《安徽戏剧》发表车明纪录,整理的《丁老纵谈黄梅戏》(丁老即丁永泉)载:“黄梅戏是从湖北传过来的,黄梅调还是按湖北话讲的。旋律跟语言走,也是湖北乡音。…“黄梅调是黄梅县逃荒的人用渔鼓,简板唱出来的。”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黄梅戏艺术》出版的是黄梅戏演员张云风的《装龙象龙·装虎象虎》一文中所说:“如丁梅戏艺术”二期出版的是黄梅戏演员张云风,在《装龙象龙装虎象虎》一文中所写的:“如丁丁(丁梅戏)”一段唱腔,“如丁”一声,在《黄梅戏艺术》中饰演黄梅戏演员张云风。丁老唱质朴,十分动人,也有浓烈的湖北乡音。一九九○年第一期《黄梅戏艺术》刊登裕先的《残妆与泪湿怀宁》一文,详细介绍了黄梅县黄梅采茶戏女艺人江六娘(1890—1926)。江六路是黄梅县有名的花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铺堂拜黄梅县黄梅戏名师罗运保为师,正式下海。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五年,她与梁松贵(1879-1946)分别与黄梅戏艺人桂友林、余木狗、汤翰英及子女家庭组成,二次到怀宁搭怀宁县夏剑波的夏家班奔走,唱遍了怀宁县、太湖县、望江县等地,深受观众好评。最后因病倒在小市港剧场,献身于黄梅戏艺术,长眠在怀宁县的土地上。一年来,黄梅县与皖西南、赣东北、鄂东南各县的黄梅戏艺人同台演出,直至今日。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