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世贸组织成员国最常用的两种贸易救济措施是反倾销和反补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反倾销主要针对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即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正常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反补贴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更加强调政府对企业的出口补贴。到目前为止,反倾销调查在世界上的影响远远小于反倾销调查,但仍将对被调查国的出口贸易造成巨大损害。随着中欧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欧盟正在逐步改变其贸易救济措施,并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1、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历史。
2004年4月1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对原产于中国的烧烤架发起了反补贴立案调查,这是中国遭受的第一次反补贴调查。加拿大还没有终止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调查。15天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发起了反补贴立案调查。同年10月,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对原产于中国的复合地板进行了反补贴立案调查。同年,加拿大对中国发起了三项反补贴调查,这在中国反补贴调查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和涉及的丰富产品类型给中国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带来了这样的启示:这可能会在其他国家发挥示范作用,中国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加。
果然,2006年11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受了美国公司新篇章的申请,并开始对中国的无涂层薄纸进行反补贴调查。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美国对中国提出了许多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的示范和驱动效应也传递到欧盟。2010年4月17日,欧盟决定对进口的中国铜版纸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这是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一次反补贴调查。五个月后,欧盟对中国发起了第二次反补贴调查,即对中国数据卡的反补贴调查。最后,在中国铜版纸产品方面,2011年5月14日,欧委会裁定对中国企业征收4%-12%的反补贴税率和8%-35.1%的反倾销税率,为欧盟对中国征收反补贴税开创了先例,也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同一产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救济。
2、欧盟调查中国反补贴的原因。
(1)外部原因:加拿大、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做法。
从中国上一部分反补贴的历史可以看出,加拿大和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在欧盟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以美国为例,2005年3月10日,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要求修订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平等对待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并回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补贴出口实践。正是在这一示范作用的推动下,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补贴。此外,这一示范作用还将传递给其他国家,这可能导致更多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允许中国在加入后15年内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以下简称SCM)不考虑该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确认成员国相关出口产品是否有补贴。因此,即使中国现在被许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当其他组织成员国认为中国出口产品有补贴时,也可以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2)内部原因。
1.主权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到世界各地,欧盟也不例外。由于欧洲国家在危机爆发初期对危机形势和严重性判断不足,各国在危机来临时措手不及,欧洲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起初,各国政府独立应对金融危机,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各国最终共同拯救市场,制定了许多经济复苏计划和措施。虽然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相关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损害,实体经济部门的复苏速度比美国慢。更重要的是,一些多年来财政赤字严重的欧盟成员国不得不面期积累和恶化的债务危机,导致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中希腊受影响最大。欧盟国际经济竞争力逐渐丧失。因此,欧盟对铜版纸征收的反补贴税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外部化其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矛盾和主权债务危机对其经济的严重影响。
2.为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做好后续准备。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了抑制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除了经常使用反倾销、技术贸易障碍、汇率压力、知识产权等工具外,这些国家还希望在反倾销等措施之外开辟第二战场,援引反补贴工具打击中国出口商品。对欧盟来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迟早会发生,因为到2016年,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失效。在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后,欧盟将无法在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有利的替代国政策,然后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将变得相当困难,反补贴将更好地使用。因此,欧洲和美国寻找此后对中国贸易制裁的棒也将从更多的反倾销转变为反补贴税。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后续承认是对中国产品的第一次准备。
3.贸易政策趋于强劲。2010年底,欧盟发布了一份新的贸易政策文件——贸易、增长和世界事务,涵盖了欧盟的整体贸易政策,包括所有的外贸关系。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欧盟经济和贸易的重要性,这一新战略特别关注中国,这将对中欧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新政策代表了欧盟贸易政策向强大贸易政策的转变。2011年5月10日,欧盟委员会提出改革对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优惠政策——包容性制度,将176个国家和地区减少到约80个,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尽管欧盟声称,取消这些国家的贸易折扣是为了让最不发达国家真正享受贸易折扣,但这也可以看作是欧盟实力的第一次体现。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