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大幅下降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西方的心脏病是什么?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稀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媒体上几乎成为了一个大麻烦,每一个可能打击中国垄断稀土的消息都能赢得很多欢呼。然而,许多中国人感到委屈的是,我们承认西方限制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我们也承认,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矿石垄断公司通过中国的需求大幅上涨。我们不想像卖卷心菜一样卖我们自己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不呢?
(1)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之争。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始于1998年,在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及其出口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这并没有完全阻止稀土的廉价销售。据了解,2005年左右,中国部分稀土价格一度跌至20元/公斤。也就是说,从那一年起,有关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中国稀土配额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09年稀土配额总额为4.8151万吨,2010年降至3.0259万吨,降幅约40%。同时,稀土出口也增加了15%至25%的关税。
2011年上半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也继续下降。与2010年同期(1.6305万吨)相比,首批31家获批企业的配额约为1.446万吨。7月14日,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今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总出口量为15738吨,几乎是2010年同期的两倍,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与2010年基本持平。在7月15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姚健,商务部发言人姚健说:这是经过全面考虑后的安排。这一数量确定的基础不仅考虑了国内资源的保护、国内生产消费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还考虑了国际市场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早在去年10月底,商务部长陈德明就表示,201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不会急剧下降。
(2)为什么进口大国还不满意。
去年9月底,在外国媒体传出中国开始限制甚至禁止稀土出口的谣言后,我们已经处于资源危机的边缘和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争的论点在西方遍地飞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稀土资源被西方媒体描述为中国威胁其他国家的独特武器。《美国新闻周刊》称,稀土是悬在中国贸易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稀土荒和稀土战争已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心腹大病。
有鉴于此,今年的出口配额立即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或多或少受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稀土进口国家的压力。欧盟委员会贸易事务发言人最近公开表示,中国的决定非常令人失望。欧盟将继续敦促中国重新考虑其出口管制政策,以确保欧盟各行各业得到充分、公平、可预测和非歧视性的稀土和其他原材料供应。《金融时报》援引欧盟官员和交易员的话说,新的配额相当于减少。因为该配额最近被修订成含有稀土金属的铁合金产品。
此外,据日本《每日经济新闻》早些时候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计划于7月16日至7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谈,重申日本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与欧美国家一样,日本一直主张中国增加稀土出口,以满足日本和全球的稀土需求。
事实上,西方国家和组织的这些做法是典型的压力策略。现在很明显,即使是欧盟和美国也不知道每年对稀土的需求是多少。更不用说日本了,虽然他们自己的稀土需求相对较高,但他们仍然作为战略资源储备。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西方国家镇压中国的欺骗政策。由于中国以30%以上的稀土储量供应了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出口,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其稀土政策底线,不被欧美国家使用。
(3)多国借WTO给中国发难。
当欧洲、美国和日本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时,世贸组织7月7日的裁决鼓励了他们。世贸组织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的非法出口,欧美舆论欢呼。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祝贺这一裁决,并表示欧盟将利用世贸组织的裁决说服中国停止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他说:这项裁决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未来制定规则,成为与各国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每日镜报》称,中国必须共享资源是欧洲和美国制造商和工人的重大胜利。德国电视台还表示,中国的出口限制是非法的,中国可以提出上诉,但结果不是中国有最终决定权。中国必须减少其出口限制,否则将面临制裁。
去年中日发生撞船事件时,发生了一场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风暴贸裁决再次调动了日本的情绪。《产经新闻》随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违反世贸规定,为什么日本不起诉中国稀土规定的评论文章。文章称,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一直缺乏遵守国际规则的态度,贸易纠纷不断出现,中国依靠外贸维持快速经济增长,忽视国际规则,引起了国际批评。现在,日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起诉世贸组织限制中国稀土出口。日本应该放弃一直以来的软弱态度,严厉惩罚中国独善(只关心自己)的表现。
悉尼先驱晨报表示,尽管本案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该裁决将鼓励美国和欧盟在中国限制稀土方面重复,并对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提起诉讼。《华尔街日报》表示,这一诉讼与其说是贸易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它的重要意义是为中国提供稀土问题的先例。
(4)西方对中国稀土非常纠结
在世贸组织裁决对中国不利后,日本科学家高调宣布在太平洋海底发现大量稀土。日本认为,这是制衡中国稀土供应的重要发现。日本《每日新闻》一篇题为稀土纠纷-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的社论称,日本和其他国家在说服中国遵守国际规则的同时,也应尽量减少稀土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路透社用一个大标题不礼貌地评论了日本的意图。该报告援引分析师的话说:开发海底稀土资源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资本投资巨大。目前,这可能只是一场白日梦。。另一位分析师说:‘饥饿不择食’是我首先想到的。这种事情适合新闻炒作。
今年3月,澳大利亚公司Lynas将在马来西亚建设一家大型精炼厂,以提取稀土。一些媒体立即效仿,称这家能够满足全球稀土需求的大型工厂将结束中国在稀土出口领域的垄断地位。但最近,Lynas公司发布的最多消息是,新工厂在马来西亚遭到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和政府的质疑,生产计划被迫推迟。
为什么西方对中国的稀土趋势如此警惕?根据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的文章,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近10年了。最初,中国从外部输入了全球秩序,并接受了美国设计的现有规则和制度。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巨头之一,已经开始出口全球秩序
美国报纸Therecord也对中国说了公道话。该报评论称,世贸组织的裁决具有令人不安的意义。任何谨慎负责的政府都应该通过配额限制来控制中国对战略资源的出口。世贸组织的裁决可能是美国和欧盟工人的一大胜利,但它违背了常识;就世界范围内战略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