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1-01 09:00:02
老师,老师;学生,学者。善教是师,知学是生。老师教什么,学者又学什么呢?「师,传道授业也」,韩愈说。《道》是真理,而书下的注解则是。或许历经千百年的传承,韩愈曲解了孔子的教育理论,或许今人注解不清,歪曲了韩愈这句话的初衷。「传业」已有传授知识之意,而「传学」应为「传法」。就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样,孔子早就说过教者的职责,在于方法传授,而非而知识的倒爷。孔子早已明确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被学习”是徒劳的,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怎样对新课改进行尝试,是否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并非单纯的对话式讲授,并非设计几个问题,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问答来解决问题。可这么说,如果传统教学无法做到个性化解读,那即便是采用了新的教学形式,仍然无法治愈照旧顽疾。
若要彻底治愈语文课堂的顽症,以下几点应该是当务之急。
一是真正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老师应该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学生,对待学习。
平等互利,才能“亲他的人,信他的道”。在平等治学面前,人人都要有一种敬畏平等的心态。要打破传统课堂“一言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感悟。唯有平等治学,才会有质疑有探究。
二是教材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一位缺少探究性的老师,是无法教出有探究性的学生的。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透彻的分析无畏而无畏。结冰,非一日之寒。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入骨髓,渗透到课堂中,让教师讲课真正做到个性化。
三是认识语文课的美学价值。许多教师为了实现考试利益的最大化,削弱了语文课堂的审美功能,甚至是虚化。
语言课堂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课堂,丧失了诗意,弱化了德育功能。语文与数学毕竟不一样,语文试题的感性认识多于理解力,而理解力则是基于感性的阅读理解,失去这个基础,单纯地追求眼前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学生在写作与阅读理解中逐渐呈现出功力不足的真谛,成绩也会起伏不定,难以恒久。
四是发挥实际作用。注重语文的审美功能并不意味着淡化它的实用性。
归根结底,检验教学成果,基本上还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步步为营,基本功训练也不能因此就松懈下来。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一篇不连贯、一句不连贯的文章能写得辞采华美,真情实感。
事实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它的目的都不变,那就是“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知识,体会快乐,将成为他们终生的精神财富,这也应是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
授之以渔
“高效课堂”为我提供了思考和改变的空间,也是一个机会。怎样才能达到写作指导如何高质量地展示,我决定首先从作文评价开始。我会试过很多次,因为没有必要,一般都是胡批式的,结果很少;组内互评,组长负责,虽然稍有改进,但还是不太理想;最后,我采用了以老师为主、由老师指导的小组互批的方式,反馈很好。
步骤一:老师点评。为了达到心中有数的目的,老师对全班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但是,改变了传统的评语式的评价方式,而是把每篇作文改为一份“学案”。若「本段内容与文章主旨不一致,小组研究分析,指出问题,并建议修正方案。」「个案选举是否恰当,与中心论点是否相符?尽可能使评论更加具体、有研究,老师只提问题,不再解答。这一设置解决了传统作文批改中教师评语空洞、学生阅历不清、修改不深入等问题。
步骤二:小组之间的互动。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组内成员都进行了讨论,因为老师的引导和问题暗示,讨论有针对性,提高了目的性,同时也激发了小组成员的研究热情,迷题逐一解开,能力随之增长。每位组员五至八人,老师要求每张试卷上至少要有两名学生作红笔评语,增加评语。对等时间约30分钟,这一环节虽然耗时较长,但却是论文讨论的精华,各组成员在讨论时都可提出意见,也可借鉴他人意见,在合作中互相帮助成长。
步骤三:群体发言。各组选一篇文章,可优可差,将文章的优缺点和修改意见写在展板上,给出评论,并评出类别。以一位同学为主体,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每组6~10组,平均每组时间为3-5分钟,要求语言简洁,具体明确,切中肯。这个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展人员不是固定的,由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能力强化的作用。
步骤四:教师评语。提出这一环节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穿插、适时评论、适当点拨,力求画龙点睛,不画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参与。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那仅仅是从学生课堂参与率来看,真正的学员、操纵者、操纵者,仍应是老师,也只能是老师——只有把这一点牢牢地握住,才能张弛,收纳自如,真正做到活而有条不紊,平等而有礼,纵横而有节。
步骤五:学案复习。重新收集同学们所发表的论文学案并作二度检查。这一环节既保证了互批的真实执行,又保证了学生作文互批的认真性和责任制,而且还能进一步发现学生在批改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
良好的展示效果必须以充分的预习为前提,但不能忽视展示前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上正是我在新课改课堂展示中领悟出来的真知灼见,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了语文辅导课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以此申请省教育厅规划课题,争取把它的经验实施推广到中学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