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0-04 09:00:02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行业需要为导向”,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培养个性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试仍然是以知识积累为主,考试方法重于课堂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多采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考试方式主要是依靠教材。目前,“人才辈出”就业难,“技工荒”依然存在,月工资三千难寻“CNC技工”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室自动考卷达到“优等”,但又无法胜任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也不懂文件规定格式。
上述新问题说明当前计算机专修课程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学校忽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践操作能力差,将学生学习限制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的工作环境,未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考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二是课程评估改革的展望。
对职业教育来说,“就业”就是目的,就是生命,而被业界青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前景何在?
在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上”,“要与生产、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施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以行业需要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机制,促进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合性,让学生真正去完成考题,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身为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以致用”的计算机操作人才,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1.评估内容的改革。
虽然高职计算机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的需求而言,计算机教材自身的发展还具有滞后性,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也不能脱离行业的需要,在人格发展上不能违背,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统一专业基础课,选修核心课程,岗位课程自由化”。实行专业基础课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几年的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必修课,提倡大班额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各方面的关键课程,“岗位课程”是指对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由学校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进行选择,体现其专业特点。
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目前行业的需要,细分行业职位,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总结归纳各岗位的特点、任务及技能要求;合理设置岗位课程,渗透相关的工业知识和技能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可适当减少文化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时间,以及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文化课的内容。设置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要从社会“需要”、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设置。如摘要:愿意做秘书工作的同学,主要练习输入速度和排字技术,选修办公室自动化及其他相关课程;希望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增加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颜色的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绘画及其他相关美术课程;愿意从事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部安装、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上安全等岗位课程。
2.改革课程评估方法。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必须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灵活设置考场和考核方式,使考核方式多样化、个性化,使考核真正适合学生,适应行业。
(1)工作能力检验。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教研组编制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知识、岗位能力指标、实施模块考核制度。老师在教学、考核时都要根据岗位上的能力指标,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例如,实训课,教师要给出本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对于具体操作步骤可以没有特殊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究,以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再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心得和反思等相关内容。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对知识和能力的把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层次检验。
在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全面理解之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确立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通过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新问题和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努力目标,循序渐进,通过努力可以使学生完成阶段性目标。同学们看着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内心获得了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团队合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好题目,开考题,规定完成时间,完成报告后要写总结报告,比一组比哪一组完成任务更快更好。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好胜者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探究。例如,给出任务概要:使用VFP设计班级管理系统。每组接获任务后,根据成员各自的专长分工协作合作摘要: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窗口背景图片;输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及打印模块的设计等。
该考核方法可与学生交流、Photoshop等课程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融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悟意识,培养各小组合作精神等。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