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巧妙地设计出较强的思考性问题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7-12 09:00:02

应充分发挥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教学中增加生活素材。

数学是生活的产物,生活充满了数学。老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在数学情境中,乐不思蜀。“情境”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情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数学学习的氛围中。

小学生喜欢听小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十件以下加减》中,我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个题目:小白兔的好朋友送来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来了。它带来了两桶上等蜂蜜给小兔。瞧,隔老远,它大叫着:“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知道我给你送了什么?”小兔早就闻到了蜂蜜的甜味,她赶紧迎出来,“谢谢,谢谢,在屋子里坐下吧!不久,小猫也来了,送了5个苹果,小猴也来到了,他从果园摘了6桃给她。小兔子也来了,可是她什么都没有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开心了,请孩子们算一下,总共收了多少水果?剩下多少苹果呢?同学们听完了这个生动的故事,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很快把算式列出来,算出了:5+4=9、5-3=2教后,在教学中,我还鼓励同学们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利用书本上的图画编成故事,学习算术,积极主动。同学们在感性直觉、自由自在的游戏中,感受到抽象数学的概念,其乐而不为,老师们还能做什么呢?

二是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探索。

教书是艺术的工作,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适当的姿态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启发性问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无论是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整理新知识时,都要注意巧妙地设计出较强的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举例来说,我在教《读写数五》的时候,讲课前,设计“抢凳”这个游戏导入所学的内容:5个同学围着4张椅子转,其他同学唱完歌,歌声停止后,同学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本游戏使同学们直观地树立起数字的概念,认识“4比5少1,5比4,1比4”,既复习上节课关于“4”的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进入游戏角色,获得课堂体验。若课堂上只让少数学生参与游戏,其余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则学生的参与面就过于狭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为教学服务。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多少人,尽可能设计出一个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学生有机会自由地参与表达、自由思考、参与自我评估等活动。

第三,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改主张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平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建和谐课堂是新教材的亮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更能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既是导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融入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例如:在教10以内加减时,我设计了一款“乘车游戏”,游戏中,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像是小汽车司机,还戴着头饰做“小司机”,每个头饰都写着10个以内的数字,拿到算式卡后,同学们就按照自己的分数乘坐不同的“汽车”。由于有我的参与,孩子们看起来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在我的车里,都很高兴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师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让教学充满了民主化的氛围,从而显得和谐生动,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四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积极性。

孔子曾经说过:“学的时候不会思考的,学的时候没有学的,做的没有学的做的做的没有做的做的做的没有做的做的做的没有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的做除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注意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例如:教完一周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块长8米宽4米的长方形菜地,要用栅栏围起来吗?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答,看谁的方法多。同学们的兴趣、好胜心一瞬间被激发出来,都积极思考,寻找不同寻常的答案。有些直接将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些先计算2条长的长度,再计算2条宽的长度,最后将结果相加,然后将1条长和1条宽加起来,再乘以2。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是要少些抱怨,多些责难,一定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