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9-28 09:00:01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回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陷入了深思,到底如何合作学习才能更有效?本人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要适合合作学习的开展。
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内容并不能完全实现。宝贵的合作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合作就是重复劳动。本人觉得以下内容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
(一)学习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是唯一的。
有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解决,因为家庭环境、文化背景、自我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采用的方法也很多,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实现互补性与互补性。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本课程讲授口算的倍数200×3,学生使用的方法很多:1.3个200等于600,因此200×3=600;2.将200看成二百,2个百×3=6个百=600;3.首先计算2×3=6再在6的后面加上2个0,那么200×3=600。本课程以小组讨论交流为基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并通过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算法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主动主动、个性化的学习局面。
(二)探究式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如:各种平面图形公式的推导,各种性质的得出,等等,教师要积极营造探究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回顾并联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笔者在讲授“梯形面积”时,如何求出梯形面积的方法?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共同探讨过程中,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帮助,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容易造成认知上的模糊。
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认知模糊、模糊内容,能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别共识,澄清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举例说明:"被除数和除数末用0"时出示:2500&pide;400=6…1与2500&pide;400=6…100,在引发学生争议时,教师不应该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沟通,确认最终统一认识,得出正确结论。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入。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沟通的有机过程。
一种学习形式没有独立的学习前提,合作交流更离不开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自主性学习,否则团队间无法进行沟通,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优等生“独占”的情况,组间的交流竞争也是优等生之间的事情,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交流的机会,长久以来,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逐渐丧失。
第二,独立思考是学生成功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完全独立思考后,才能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感到有交流的愿望。在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在了解题意的基础上都有初步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交换意见,产生有效的合作。
在新课改中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独立思考没有任何冲突,它们相互依赖,只有适当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仅注重合作学习,就不能放弃独立思考。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团队活动前,教师要做必要的叙述,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并努力解决哪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满腔热情地参与合作学习。
(二)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障碍。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会出现观点难以统一,或困惑找不到继续探索的方向的现象,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深入小组参与交流和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参加小组学习,老师要及时和他沟通,引导他回归集体活动。
三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进行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当小组发言时,你说你,我说我。对此,老师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认真倾听。比如:“你能听懂他们团队的观点吗?你可以解释一下吗?「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坏到哪儿去?"能不能补充一下?""您认为这个办法如何?在互相听、交流、评估、不断补充中形成共识。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的一块美玉,只有正确认识并运用它,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