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推行校务公开机制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8-31 09:00:01
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众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各制度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并进行了协调。实践中要把Y理论作为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理论基础,把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学校事务中,探索学校事务公开机制,增强教代会的责任感和形成以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亮点的高校民主管理方式。
一、Y理论——民主管理的基础。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管理教授麦格雷格(D.McGregor)在研究了当时的各种管论后,依据这些理论,总结出Y理论,即人际学派的学说。这一理论强调要鼓励各级管理者参与组织的决策,而决策要在所有层面上进行。
当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Y理论解释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诉求,并最终能够有效地影响决策者的决策。大学组织成员在社会知识阶层结构中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受到人们的尊敬,尤其是大学教师,具有很高的职业威信,并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学术力量进而影响行政权力。
健全校务公开机制;
学校事务划分为校务与院务,完善校务公开、院务公开机制,是高校深化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院务公开是学校公开的基础和前提。推行校务公开,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政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各项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决策、决策、执行的正确性。为了克服过去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在教务部门对学校进行放权的同时,也要注意减少管理的幅度,加强“学院”这一中间层组织机构的协调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推行校务公开机制已有一段时间,要深化这一机制的良性运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校务公开责任制。要建立各类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等,在确立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规范各职能部门在校务公开方面的职责,使其真正做到有责、有责、有责。第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公开运行机制。第一,要有预审程序,对于重要、敏感的事项是否可以公开,根据有关规定,根据保密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预审,以学校的发展大局为重;对校舍、校舍、校舍、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各方面的代表的意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再次建立申诉复议制度,教师可以对有关学校事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投诉,对符合复审条件的投诉,对投诉者进行复审。第三,建立校务公开评估机制。把校务公开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体系中,把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政绩内容之一,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评价,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绩效评价。
三,提高教代会的责任感。
老师代表是广大教职员工选出的,代表着全体教职工的利益,担负着为学校服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使命。不仅要及时地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要切实当好“宣讲员”的角色,认真宣传和带头落实上级和学校的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全国高校开展了岗位设置和录用,绩效工资改革之后,这两项改革都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教师不理解、不满、不满、失衡等现象。因此,各位代表要有从全局出发,坚决拥护学校改革的信念,认真倾听、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多做一些解释和疏导工作,多做一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稳定局面。
教学建议书工作是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创新建议书工作就是要提高提案质量,既要有新的构想,提案工作委员会要严格把关,更要完善提案工作制度,规范提案工作程序,追求提案工作实效,使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是以学生代表大会制为亮点的高校民主管理。
大学里最大的群体是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思想敏捷,思想觉悟高,思维超前,具有开拓精神,他们不仅是学校的管理对象、教育对象,更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理念已逐渐确立,伴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更需要从教育体制上彻底改变过去不重视学生自主权的弊端。这样,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双向的,学校对学生具有管理权和责任,同样,学生对于管理内容、方式的接受或排斥,从而获得正当的合法利益,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管理行为。最能尊重、维护和实现学生团体利益的是,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人数最多的群体参与学校管理,是民主的应有之义。在学生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学生代表大学制度,对推选委员会成员的标准、原则、职责和程序进行规范,制订了学生代表大会提出申诉的时间和方式规则,学生可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质量、生活服务、权利救济等问题提出意见和质疑;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缓解校际矛盾,缓解校际矛盾。注重学校发展,培养筹谋个人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整体观,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自己与校友会的人文氛围。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