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8-01 16:30:18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注意力从教师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大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在把握“学情”、活“学情”的同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首先,正确识别学情本质,是有效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
作者认为,所谓“学情”,就是指由学习者自身所产生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影响其学习效果。学生的心理特征、成长规律、行为模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路历程等方面。
从“学情”的具体表现来看,“学情”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性质:一是“学情”的客观性,二是“学情”的规律性,三是“学情”的复杂性,四是“学情”的突发性。
其次,深入研究学情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学情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凭证。作者认为,教育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此处所谓的“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认识,而是对学情的深刻洞察。唯有以此为基础的教育,才是目标明确的教育,向成功教育迈进的可能性。
第二,学情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接受信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知识,创造了新的信息,这是一种生成课程资源。老师一定要善于捕捉那在课堂上稍纵即逝、不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以学情为基础来教育,我们的教学就是抓住导向性、导向性,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新课改革关注学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是课程关注的焦点。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志是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只要对学情有深刻的认识,对学情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使教学指导更加正确,方法更加灵活,效果更加理想,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是注重学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一)课前预测的“学习情”
“学情”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共性和静态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预想。根据这些预测,制定相应的对策或策略,以便及时地对学情进行调整和指导。
(二)课堂上注重“学习情”
教师要时刻做到“六眼六眼”,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有三个基本策略来关注“学习情”:
第一,观察。即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愿意学习,是否愿意学习,是否参与学习。
第二,聆听。仔细聆听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演讲、讨论、辩论,从中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观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
第三,分析。将自己看到的现象、所听到的声音与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综合思考,分析学生为何如此表现,寻找其根源,以便作出调整。
(三)及时调整"学习情"
从宏观角度来看,课堂所呈现的学情可分为积极学情与消极学情两种类型。我们要牢牢把握积极学情,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不能忽视消极学情,否则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节学情的基本策略上,可分为以下两条:
一是充分肯定了其积极学情。在课堂上,要积极乐观,机智地回答问题,给予满意的微笑,鼓励的目光,赞成的手势,赞扬的言辞,这些都会给学生们无限的启发,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为全班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第二,将消极学情的巧妙化解。对于学生上课不认真、表现欠佳等问题,给予巧妙的提示、贴切的安慰、极大的宽容,以幽默、婉转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疏导,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第四,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反思性课后“学情”主要指课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自己所做的努力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有这种表现?根源何在呢?我会正确对待这个吗?要纠正吗?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未来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反省“学习情结”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例如家访、与同学交谈、交流)、批改学生作业、阅读学生日记等方式进行。自然,最好动笔将其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笔记或教学笔记。
总之,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与我们的教学密切相关。要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深入研究学情,注重学理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只有及时反省学习情,才能不断地总结得与失,积累智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之路的不断完善。愿学习与我们的教学永远相伴!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