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1.概述
国内目前所采用的工程造价模式是以定额计价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模式[1],[2]。建国初期,在引进消化、吸收前苏联的传统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程项目规模日益庞大,工程质量与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工程项目决策不科学、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管理跟不上,致使许多工程投资规模失控.施工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巨大浪费。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烂尾工程”和“三超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超过投资估算),在施工图纸预算中,超初步设计概算、完工结算数(决)超预算,严重影响国家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在施工现场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实践与研究表明,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我国现行工程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缺陷,可以说,是导致工程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我国亟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然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基于定额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模式,已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一、工程造价管理侧重于实施阶段,未能将成本管理置于决策.设计阶段。然后着重于建设费用,而对未来的运行维护费用不考虑或考虑极少,无法在全寿命周期内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最终,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静态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不能跟上项目成本要素市场价格同步化,从而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价格,也不符合国外动态成本管理的要求。为克服以上缺点,提高投资效益,使有限的资金能被充分利用,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来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对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的概念、分析流程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可供工程造价与管理借鉴。
2.提出全寿命周期费用。
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主要由英美等国的工程造价学者提出。此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学会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对现代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建立在确定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基础上。
一个项目从概念设计到生产,直至使用寿命结束所需投入成本的总和被称为全寿命成本。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始于项目开始,结束于项目寿命。与此同时,将启动下一个继续成本流程。这样做,需要找到一种优化所有可能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组合,以便预先确定所需的经济预算,这也是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目的[3]。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手册对全寿命周期成本和生命周期成本进行了定义,如: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是为评估获取或运作项目所需费用而设计的一系列技术,该方法适用于资产或产品。寿命周期费用(LCC)是指建筑或建筑物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所拥有的.运转.维修和拆除总折价的货币费用[4]。
3.生命周期费用分析程序。
Harvey学者于1976年提出了生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的基本构成和过程[5],其每一部分可解释如下:
第一步,资产总成本(thecostelementsofinterest)需要定义,这一部分能够决定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投资总额,为LCCA提供前期必要准备。
接下来的步骤是确定工程所需的费用(thecoststructuretobeused)。根据学者White和Ostwald的分析,这种成本可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和设计费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费用和维修费用。从图1可以看出,这三个环节的费用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成为成本的主体。LCC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更注重第三部分的维护费用。
表1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第3个步骤是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预测模型(costestimatingmodel)。模式是可预测变量(多为时间)和寿命周期费用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
第4个步骤是建立总体预测方法和框架(LCCE)。通过对前三个阶段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整体预测方法的流程和框架。举例来说,考夫曼提出的预测方法,它基本上由八步组成:
1.分析目标的确定。具体地说,分析对象是分析的基础,描述成本分析的周期和所含统计规模。
2.确定利用率影响因素。在确定了分析周期和统计尺度之后,需要对在分析中使用的各种参数进行进一步选择。在经济分析中,最主要的是利用系数,它是经济分析所必需的。
3.确定全部费用。这个步骤与传统成本分析有很大不同。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考虑的费用主要有初始计划投资、施工费用、维修费用、维修费用等。而在常规成本分析中,维修和维修费用往往被忽视。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