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业地方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0-12 09:00:02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发展趋势。
像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农业的生产是高度标准化。农产产品由地区试验、新品种选育到播种、采收、加工整理、包装销售,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日本农民从品种选择到生长周期各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在日本,每5年修订一次农艺标准,其修改内容完全符合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一九九九年财政部、农业部开始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财政专项计划》,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修订。到2010年底,农业部共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800多个,相关农产品的安全限量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标准1800多个。在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省农业厅跟踪跟踪,制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二是我区农业地方标准化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1.农业地方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
在2013年,全区制(修)定了15项农产品生产规程,逐步建立了农业标准体系,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尚不完善,而我区以蓝莓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开发效益好,附加值高。2015-2016年,我区根据特色农产品实际制定了10项特色农产品生产规程,2017年,又猛增到70项。标准值也大幅提高,基本覆盖了种粮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主要领域的农产品。
2.修订农业地方标准的工作逐步走上了轨道,标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中,标准修订流程——立项,制定(编制),审定,颁布程序逐步规范化,提升标准质量,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
另外,标准制定工作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注重质量的提高。
3.标准的执行方面不断扩大,标准的应用已初见成效。
为充分发挥农业地方标准工作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加大了标准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区(县)级标准,标准化执行,扩大普及范围,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我区农业地方标准工作存在问题。
1.我区的农业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的规划还有很大差距。
在农业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粮油、经济、畜牧、渔业、蔬菜、水果等各行业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一定时期内,现行标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与《规划》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结构不合理、协调不足等问题。
2.某些当地的农业标准不符合工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评估和修改。
一般而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议标龄超过5年进行修订。如果标龄达到或超过5年标准,就必须进行系统地评估,论证它是否适合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要,对滞后的标准要及时修改或者废除。2013自治区对滞后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使新标准更加具体、切实可行,得到业内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但是,在一些内容设置上仍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认真加以修正。
3.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总的来说,我区非常重视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的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农业示范园、标准化示范点少”、专项资金不足等问题。报道还不够全面,示范效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目前尚无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示范建设。为此,应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
关于我区农业地方标准下步工作的建议。
1.依托“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标准编制水平。
首先,要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根据“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制订农业标准化公司,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现有农业资源和政策优势,建立多元化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家人才;支持科研人员根据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内容,对提升后的归纳整理成为标准;鼓励农业行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制定相关企业标准;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培养,提升技术一线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标准执行能力。
2.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等程序,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我们将继续坚持严格执行立项、审批、颁布程序,进一步加强组织论证和研讨,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合理建议,确保标准的实用性、针对性。并建立自下而上、通畅、多渠道的反馈机制,全面收集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和意见。能够及时获取标准市场需求信息,使标准体系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进程,并对修订标准和制定新标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稳步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区,立足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
主动组织承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高标准完成示范园建设任务。尤其要积极推动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有效实施标准提供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并有效地运作标准化示范点,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标准化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和相关的标准制订专家,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政府投入足够的资金和财力,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加大对标准化活动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面投入,共同支持标准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
4.进一步加强落实地方农业标准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地方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运用各种媒介,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宣传工作,不断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进而全面、主动地贯彻各项标准。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标准及时发布,现有有效标准文本、标准信息及时发布到区质监局和其他相关网站,方便大家随时阅读、下载。本标准印制出版后,及时向有关单位、企业和其他使用者分发印刷文本。第二,建立农业地方性继续教育机制。《地方标准》颁布后,及时邀请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标准化培训工作由主要起草人和专家针对主要用户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包括解读标准的内容,通过技术演示等,使标准使用者充分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新标准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有利于规范操作,有效实施。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