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0-12 09:00:0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注重两代人之间不断满足需求,让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途径就是农业现代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隐患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农业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体系、投入体系、耕作体系。针对有效农业,围绕其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维度。
在可持续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按照生态和道义上的责任来耕作,而不破坏环境。农业可持续性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指土地和土壤这一自然生产要素,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视,农业废物管理也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土地使用和土壤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的利用。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相对于大量人口的我国土地稀缺的必然结果。国内农地利用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经济作物效益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放弃传统的粮食作物。此外,在农村,大量非法占用耕地和建设房屋的现象比较普遍,这都影响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维持其一定结构,维持土壤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形、地域类型,建立农业生态区,将农业生态区视为土地资源群,进行规划与限制,从而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设定一定的计划,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抑制进一步退化。
㈡农业废弃物的管理。
农用废弃物是农业生产中残留的有机物质,通过农业活动的多样化产生。农用废物可划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和加工后的废料。伴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作物产量的倍增,伴随而来的废物和作物残留物也随之增加。目前我国农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很少,而更多的是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农田废物。大多数废物作为垃圾被丢弃并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未来的农业生产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农业废弃物的治理,从政策、制度、制度、制度、制度、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要将农业废弃物作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以经济的方式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发先进技术再利用或再循环利用废物,以实现废物的价值,提高其商品价值。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维度研究。
除自然环境影响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系统首先强调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获取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储水系统、高效灌溉系统最为重要,尤其是对某些缺水地区,通过微灌技术投资,可以很好地储存和利用水。目前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资金综合效益较差,缺乏有效监管,基础设施投资尚需增加和加强监管。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基础设施来安全储存,可以减少废物。
另外,在经济方面也要进行利益与风险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如采用最佳种植方式,可进行脱粒、贮藏和加工等措施,以产生经济效益,并鼓励生产动植物的每一部分产品增值。在食品供应链中,这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农产品的浪费。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政府或专业机构应给予奖励或建立稳定的资金机制以实现长期激励。由于农民是理性经济人,利益是其生产考量的先决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维度研究。
投资对农业是最重要的,也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基础。输入指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如化肥、杀虫剂、饲料等农用资料产品、农用薄膜、农机及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为了实现农业的盈利和持续发展,农业必须依靠非农投入,并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使非农投入与非农投入相适应。非农业投入中,以化肥、杀虫剂、农用机械为主,能耗大,其使用要考虑环境要求。
首先,肥料对农业很重要,它可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要,并向土壤提供氮、磷、钾,有些肥料在施用时可以被作物利用,有些留在土壤中,可以从水面冲走或消失到空气中。它们一旦超过安全限值,就会污染土壤、大气和水体,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杀虫剂有一定的特性,可用作引诱剂、驱虫剂、化学杀菌剂、激素剂等。用来预防、控制、破坏或缓解任何有害生物。尽管它们能有效地防治害虫,但有些杀虫剂在施药后仍然留在土壤中,对非目标生物有影响。许多情况下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使目标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造成农药用量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农机具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间接作用,一是机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农业工人,引起了劳动力流动,改变了劳动力结构,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也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机械能扩大土壤面积,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更易流失。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