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基于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认可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07 09:00:04

中国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重点放在“三农”上,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一直没有改变。长期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无疑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污染严重、农业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因素已日益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技术创新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以低投入、绿色、可持续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逐渐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

连年兴起的科技革命不断证明,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互动关系。但是,对于无害环境的农业技术创新来说,由于环保农业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克服制度上的障碍,传统农业技术创新如体制障碍等存在系统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环境恶化造成的资源短缺,在生态不平衡等变项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环保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符合传统观念,在理论和实证上仍需进一步验证。本论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自从1992年里约首脑会议提出"环境友好"的概念以来,它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扩展到农业技术创新领域。学术界首先确认了环保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例如,Jaffe和Palmer[1]通过实证研究较早地发现,环境友好技术的扩散确实有助于控制“减少污染”,这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有益的,BruceD等[2]也无疑肯定了农业在社会,不仅需要农民进行创新,而且还需要在商品和价值链其他方面进行创新,在环境和经济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新方法、农业新技术等方面的规则和管理;JayShankarSingh,SharonL.Forbes等[3,4]提出了对环境友好的各种农业技术,指出这一技术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潜力,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认识到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技术特征、影响因素、激励政策等方面。国外方面,例如SusmitaDasgupta等[5],比较了孟加拉国稻农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害虫防治)和传统化学技术耕作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IPM稻田养殖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农业,农药成本低,具有较好的保健和生态效益。虽然比常规稻作更加有利可图,但是,由于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如IPM,存在外部性问题,使农场主很难单靠这一技术;KathyS.Kremer[6]就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该小组研究了美国爱荷华州农民采用新土壤氮技术的决策程序,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对农民采用环保农业技术有很大影响,此后,HakiPamuk[7]和Benoit[8]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TravisJ.Lybbert[9]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许多限制贫困农民获取和利用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因素,建议采取10项政策措施,以促进采用和推广环保农业技术,包括鼓励公私两方面的互补农业研究,有助于降低风险,增加信息和预测领域的投资等。国内方面,沈宇丹等[10]首先提出了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并分析了我国化肥产业政策对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李学术等[11]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和目前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等角度,提出了我国主要的环境友好技术创新领域;葛继红等[12]以配方施肥技术为例,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科学施肥能力越强,示范家庭,获得配方卡,受过较多培训且在乡下接受培训的总人数较多的农户,就越倾向于环保农业技术;肖焰恒[13]提出了类似于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

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解决能源、气候、环境等问题也有重要作用,但是,环保农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外部性、高风险和复杂性,如何获得长期、持续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率是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有鉴于此,在推进环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环保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索环保农业技术创新保障生态效益的同时,如何提高农户、农业企业、区域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早在1912年熊彼特提出后,就基本成熟了,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将技术创新理论逐步引入农业领域,讨论农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科克兰德于1958年提出“技术踏车理论”,从农业技术进步的角度,将商业农业生产者的竞争和收益分配形象地比喻出来;万宝瑞[14]还指出,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它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食品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实证分析,赵树宽等[15]采用VAR模型,将技术标准作为中间变量引入,经验证明,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明显;王家[16]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外溢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刘红峰[17]建立两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法对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的因素及综合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资源保护和环境友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唯一正确的战略抉择。

总之,环保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协调的过程,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基本认同环保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观点与方法主要是在讨论两者局部问题时,未能充分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学术和政策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充分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调整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为指导。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