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7-13 09:00:02
人们普遍认为,在全球生态危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发了一场生态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解决工业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高排放、高能耗等问题,但而忽略了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Warick在分析CO2、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把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向发展低碳农业[1]。
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过度利用、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瓶颈。因此,低碳农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低碳农业探索的新热点。国内有关低碳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综观国内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也有学者开始从指标体系的视角来评价低碳农业的发展。如骆旭添等,构建了闽北地区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3];谢淑娟从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农业要素产出效率、农产低碳化程度、[4]构建“农业碳汇效应”等4个指标体系;张莉侠等对构建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讨[5];刘泽强等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出发,在AHP的基础上,建立了发展效率和健康度3个指标体系,评价低碳农业发展质量[6];陈毓瑜构建了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7]。对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和量化标准,也有学者做了一些探讨[8,9]。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在构建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时,作者从作者对低碳农业内涵的理解建立了指标体系,并由此得出指标体系的建立,因为作者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不同,至今没有统一之处。低碳农业发展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高。由于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用地质量恶化,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失衡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是对江苏省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在深入分析低碳农业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为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提供参考。
1.1低碳农业的概念。
对于低碳农业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低碳农业经济概念的国内学者,认为低碳农业经济应该是“三低”经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以节约各类农业资源的消耗,使物质产量达到最大值,并且把农业生产过程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其本质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经济[10]。翁伯琦等人认为,低碳农业应当界定为在经营过程中排放温室气体最少、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农业生产,包括政策导向、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他更重视低碳农业的效益[11]。基于这一点,吴一平提出“三低”(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农业,其实质是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12]。高旺等人提出低碳农业的核心是减少农业现代化物质投入,做到节水、节能、节肥、节药,同时提高农田土壤碳汇能力,实现物质减量化投入是促进农业低碳发展的必要途径。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低碳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气候危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4]。高文玲等将低碳农业的内涵概括为:在保障社会需求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采取科技、政策、管理等措施,通过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益、增碳储备,实现了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15]。
可以看出,低碳农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将低碳农业理解为农业低碳经济的体现。把“低碳”作为核心,突出节能减排、固碳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等理念,在农业上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高效”,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一种不产生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的农业新模式。
1.2低碳农业的内涵。
碳农作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注意其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因此,低碳农业的内涵非常丰富。首先,农业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即提高农业碳汇能力,进而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在发展低碳农业内容上,以低碳农业理念,通过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能效等方式,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技术,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核心环节,降低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对农产品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时,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16]。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