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仍然是纵向分工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1-06 09:00:02

中日经济贸易危机后的新变化。

经济危机爆发后,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双边贸易额显著下降,中国对日本的进口贸易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对金融危机更为敏感。在经历了近半年的持续下滑后,中日双边贸易在2009年第一季度末有所回升,2009年年底又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㈠贸易总额变动情况。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日两国贸易开始出现收缩。根据日本海关的数据,从2008年7月起,中国对日本的进口额出现了大幅下降,该公司已由2008年7月最高的1199.25万美元降至2009年1月的563.27万美元,半年前下降到53.03%,贸易额下降至635.97万美元。此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次大幅下跌之后,开始缓慢增长,2009年12月达到顶峰,当月贸易额1211.23万美元,2010年一季度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而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显得有些迟缓。2008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在1200万美元以上,到2008年10月达到1336.96万美元的最高点。在2009年2月之前,这一数字大幅下降,从2009年1月的1186.57万美元跌至2月份的667.28万美元。每月减少金额为219.29万美元,降幅为43.76%。但是不久之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再次上涨至1003.02万美元,增长50.31%。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出现了“V”字型。接着,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也缓慢震荡增长,于2009年12月达到顶峰1178.53万美元,但仍然低于危机前的水平。

根据日本海关的数据,2009年1-9月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1643.1亿美元,下降18.6%。中国从日本的进口额为763.9亿美元,下降20.7%;日本为879.2亿美元,下降16.7%。贸易赤字为115.3亿美元,增长26.4%。目前,中国仍然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是最大的进口源。

㈡贸易增长率变动情况。

贸易额增长方面,中国对日本进口额的变动较大,但对日本出口的变动较为平稳。从去年开始,中国对日本进口的增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3月达到危机前的峰值,贸易增加了16.77%,较上月增加159.09万美元。除了这场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年8月,中国对日本的进口量首次为负值(-10.40%),2008年4月至9月几乎没有变化。在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对日本的进口贸易再次受到冲击。中国上个月对日本进口额在2008年11月锐减243.82万美元至21.82%。2009年1月,中国贸易额再一次下降了237.51万美元,下降到了29.66%,成为危机以来最大降幅。随后,2009年2月,中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再次直线上升,增加了115.35万美元,增幅为20.48%,成为危机以来贸易额增幅最大的月份。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增长呈剧烈变化趋势,但增幅或幅度均不大。中国对日本的进口额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的大幅增长,与去年1月相比,2009年12月的贸易额增加了192.85万美元,下降了207.80万美元。增幅由19.84%增至-17.16%。

相较中国向日本进口额变动更为剧烈的情况,中国对日本出口除个别月份变动较大外,其他月份变动较为平稳。2009年2月,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较上个月下降了519.29万美元,3月为335.74万美元。在变动率方面,2009年1月至5月间仅有大幅变动,从二月份至五月,其变动率分别为-43.76%、50.31%、0.20%和16.89%。

(三)中日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09年1-9月,中国对日本进口量最大的三个国家为机电、金属和化工,进口金额为31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3%,分别是106.8亿美元和73.9亿美元。其中16.2%及13.0%,占中国对日本进口额的41.0%、14.0%和9.7%。矿产、贵金属及贵金属产品进口降幅最大,分别为65.6%和44.7%。而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重工业产品和价格昂贵的产品,这也反映了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其中,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纺织品、家具、玩具等,1-9月出口额分别为328.2亿美元,一千七百九十九点二亿美元,除了纺织品和原材料出口在同一时期增加了2.9%,其他两种商品的进口额分别下降17.4%和9.5%,这三种商品占中国对日本出口额的37.3%,20.4%,6.7%。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日本市场上仍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纺织和原料、鞋靴、箱包等轻工业产品,这类产品占据了日本进口市场50%以上的份额,1-9月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这些商品逆势增长,前者增长了2.9%和3.9%,后者略降5.2%。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亚洲国家(比如越南、泰国、中国台湾省),还有意大利、美国等。目前,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虽然中国和日本在机电产品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产业内贸易相对活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然是纵向分工(见表1)。

(四)日本在华投资减少。

长期来看,日本对华投资、中日双边贸易、日本对华政府发展援助、ODA等,被称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日方对华投资不仅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战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已达2万多家,他们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与中资企业的技术合作、合作经营、独资等多种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已充分融入中国经济,成为中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日本在华ODA的终结,日本民营企业在中国投资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中国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日本对华投资的新批项目数量为1438个,比上年减少21.75%;实务支出36.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7%;2009年新批的支出项目数量为1275个,年比去年增长了11.34%,实际使用量为41.0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0.98%。但是日方统计,日本对华投资并未出现太大波动,金额基本在7,000亿日元左右徘徊。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的统计口径不同,中方统计数据仅包括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制造业)新增加的投资项目,而日方的统计数据则是以国际收支为基准的,不仅包括了整个工业,也包括了华日资企业的内部再投资。根据中方统计资料,日本在华投资的新项目数量是逐年下降的,但实际使用金额却保持稳定增长。表明日本在华投资项目逐渐增多,项目金额也逐步加大。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