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室内表型技术与生物实验的完美结合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1-12 09:00:00

目前,植物表型组技术正快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植物科学研究者对表型研究的方法、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植物种类丰富,室内植物表型平台可根据不同生态环境的实际研究需要,在可控的条件下,收集各类表型组资料。利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象、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结合各类植物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基因挖掘、遗传育种、栽培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领域提供服务。本文对各种室内表型仪器采集的大量资料的存在多标准、多尺度、多样性及解析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然而,如何在大数据集中高效、方便地提取具有生物意义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的生物学发现,现有的表型数据分析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

多尺度表型数据集不仅可以解释新的生物学现象,而且还可以为育种、栽培、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植物表型组的发展。尤其在可控室内环境中,表型数据的收集首先要考虑对多尺度数据进行校正与融合。单一的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是有限的,但许多传感器都存在着制式标准和同步标定等技术问题。传感器与成像技术相结合,确实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表型特征,但是要提高数据的可信性,还需将传统方法与多源数据交叉验证相结合。与此同时,不同成像技术融合可以突破单一成像技术的限制,如叶片的生长发育参数可以通过可见光成像获得叶片的大小、颜色等。通过与多光谱和高光谱技术相结合,可以测量叶片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加载激光雷达或CT成像,可以获得叶片卷曲度、三维叶面积等空间结构信息。在细胞层次上,也可以通过显微图像来获得完整的表型(如气孔、叶脉等),从而为叶片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一整套表型组数据。但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多源数据融合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表型研究队伍面临的技术难题。

最近的人工智能植物生长实验室、植物工厂和快速迭代育种(speedbreeding)也为室内表型平台技术提供了新的方向[49,154]。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光、气、风、光、气等参数,可为植物科学研究在封闭空间内提供准确的气候环境模拟,作为在深度控制下完成作物全生育期生长表型参数的采集和分析。将表型组与其他组学(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描绘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网络和功能基因表达图,为最终揭示植物生物学规律、加快作物研究进程提供必要的研究平台。而且,随着室内表型平台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表型性状数据的获取将会更加全面。但室内表型技术与生物实验的完美结合,如何促进遗传学、作物学、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需要植物表型研究小组和生物学研究小组的通力合作。设计多学科交叉试验,追踪植株生长情况,根据表型特征设计交叉试验,获取可靠的全生育表型数据。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植物的研究需要,建立不同的分析标准和流程,保证表型研究的可靠性和延续性,从而为构建全国性共享的植物表型平台体系服务。借此机会,加快我国各级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成果交流,减少重复研究开发投入。

由于目前中国室内表型平台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外商业机构研发等情况,中国表型研究团队可考虑与国内制造企业合作。根据创新精神,有选择性地发起产学一体研究开发项目。目前,中国的自动化、光电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业融合、协同研发,可以研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表面型设备及其关键技术。表型分析需要多学科协作,在优化表型数据存储结构和制订可通达全国的表型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系统提取“细胞-组织-器官-个人-群体”等多层次性状。目标明确地挖掘出尚未认识的产量、质量、抗性等综合表型性状。

近年来,如何建立多尺度、多条件、多品种的自动综合表型数据,实现对表型数据的大容量表型数据的自动融合;(a)建立技术体系保证表型数据的质量,如何建立分布式(多地点)与(云)集中式互补关键采集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植物表型组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化。以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性为前提,从表型组数据中动态解析表型性状,结合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像、生物信息学、数理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解答作物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也将是作物表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上述各项工作都需要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的引导与参与,需要有不同学科背景、开放创新团队的合作。人力资源是维护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战略资源,需要改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思路,鼓励植物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不要盲从模仿他国的技术,建立一支新的、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研究队伍。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知识与人才共享平台,将成为中国植物表型研究能否引领世界的关键。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