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研究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8-25 09:00:00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同时作用于作物根系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自动化灌溉施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提高养分利用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灌水施肥的主要优点是均匀、精确,在控制灌水量、施肥量、施肥时间等参数方面都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以提高水肥利用率。避免施肥在表土干燥时造成挥发损失、缓慢溶解,最终导致肥效发挥缓慢,既能节约氮肥,又能保护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得到广泛应用[2]、果园(3)、棉花等大田作物(4)种植[4],并在其它作物(5)上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先后推出了一台水肥一体机,通过不断升级优化机械结构,大大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7]。但是,传统的水肥机不能在配比过程中获得水肥浓度的信息,因此不能实现自动配比,也不能实现肥料减施。近年来,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增加水、肥等流量传感器来控制施肥量,以间接地感知水肥浓度,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8],这类方法是通过实现灌溉液的动态调节来实现节水增效。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者对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作了大量的工作。王成[9]、韦立德[10]和韩启彪[11]对传统的灌溉施肥系统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使其可直接应用于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付强等[12],刘永华等[13],赵景波等[14]和吴琦等[15]从智能调控设备、智能吸肥设备和智能施肥算法等不同方面开展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研究,大大提高了传统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Yermiyahu等[16]以色列使用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作物的水肥状况,从而实现了综合灌溉和施肥。Pawlowski等[17]在西班牙温室灌溉过程预报控制方案中,建立了水分模型触发作物灌溉施肥系统来完成精确的水肥施用。Jayakumar等[18]研究了印度南部椰子的生长参数与自动喷灌系统的相关性,从而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椰子灌溉施肥设备。对特定的作物和特定情景进行了优化,但缺乏一般性,没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智能化灌溉施肥硬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有以色列的Netajet自动施肥机、Fertijet施肥机。

[19],国内WGF-6-12自动施肥机[20]、SYJ-2型液肥变量施肥机[21]和旁路吸肥自动施肥机[22]等,促进了节水灌溉与施肥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是,这类自动施肥装置需对农田灌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费用大,后期维护费用高。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23]。赵进等[24]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远程控制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将物联网远程控制技术引入到肥水一体技术中;江新兰等[25]开发了基于两线解码技术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系统控制结构的复杂性有所下降;骆东松、姜浩[26]设计了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远距离灌溉与施肥;姜岩等[27,28]将农业专家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水肥智能系统,对氮磷、钾、钾进行优化。但是,上述智能化一体化肥水设备主要针对一种氮、磷、钾肥,而农户实际使用化肥生产的复合水溶肥,设置不同的施肥输入输出装置来进行施肥,不但增加了管道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大大增加了成本。与此同时,农民为了降低成本,更倾向于使用当地的天然水体来施肥。所以,对于复合肥及本地水体,直接原位准确感知配比各环节的水肥浓度,从而精确调节肥水比例,对于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地农区时复合肥精确配肥的需要,创新性地提出了可用于现场的水肥浓度智能配比思想,本文从水肥浓度智能感知方法、水肥浓度智能感知模型、水肥浓度智能感知模型、精确配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一级原位水肥浓度为模型,建立了一套二次水肥精确配比体系,建立了第一级原位水肥浓度模型,并集成了无触点电导仪,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分析算法,从传感器实时监测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肥料溶液中,建立了一套智能感知和精确配比系统,并对模型进行优化。然后构建了水肥浓度智能感知与精确配比系统框架,并通过3种水体模拟在线施肥试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并同时评价了电导率对水肥配比浓度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在线水肥智能感知与精确配比系统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肥水配合精确、成本低廉等优点,易于与现有的水肥一体化或人工配肥系统相结合,在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经济作物栽培等环境条件下的精量配比及智能施肥,具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