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道德教育指导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熟练,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中等职业学生正处于青年发展阶段,德育基础较浅,更容易过度依赖计算机。缺乏思考信息的能力,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但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不容忽视。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强烈信息责任感和良好信息道德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等职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目前,中等职业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良现象:
首先,缺乏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公共道德意识。如果学生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幕保护密码,调整显示参数,更好的技术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恢复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第二,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好的学生不屑于与其他学生沟通,也不愿意为老师设置的作业回答问题。技术差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学生,要么在网上下载要么在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以便完成作业。
第三,沉迷于网络,浪费学习,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中等职业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网络本身也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此外,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和中等职业学生心理不成熟往往导致他们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引者;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爱情,导致网络犯罪率上升。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也是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德育模范。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计算机课程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是道德教育的感兴趣的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平,了解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趋势,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二是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的德育观。
今天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高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道德教育指导方法。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这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例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学校或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制作健康向上的主题、独特的演示手稿、主页、电子报纸、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应用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真正了解信息技术的兴趣、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是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和合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合作或合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可根据小组同质、小组异质的原则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分为多个小单元,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力量克服困难的艰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相互评价,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课堂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
对于现在非常受欢迎的互联网,教师应该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信息,讨论、演讲,了解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互联网,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做任何事情遵守一定的规则,不是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可以肆无忌惮。为了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我们必须遵守互联网的道德。
简而言之,在计算机课堂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大纲,从教科书的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基础上,课外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拓宽思想,同时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让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