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计算机应用公共必修课程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成为各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进入社会为自己谋生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对人们必要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教育发展不平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同一起点、同一步骤的教学模式不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评价模式平等对待,必然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决定了工作和学习能力的水平。在许多发达国家,计算机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得到了普及。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父母交流,点击他们感兴趣的动画来欣赏幼儿园。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都在使用计算机,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服务。因此,计算机文化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教育,从使用到学习,从学习到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已成为继政治、英语、高等数学和体育课程之后的另一门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素质,即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近年来,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研究,如: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分类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实施、课时分配和考核方法设置等以及不同的专业类别;也有学生分层教学,部分高校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模式定位,这意味着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和实施。本文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了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需要。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1.课程内容设置。

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是开设一门主要的公共必修课,即计算机应用。根据单位的教学条件,开放时间一般设置在一年级;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特点,如C语言、VisualBasic、数据库、网页制作或多媒体制作等,开设多门选修课。

一主是指计算机应用程序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Windows操作、文本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手稿Powerpoint、信息检索与交流、常用工具使用等,课时设置为60小时,其中纯理论学时为12小时,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讲课时为48小时,全部在具有广播教学条件的机房完成。多附是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的多门选修课。课时设置为40小时,选修课完全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制定教学大纲。

2.实施方法。

由于学生地域条件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虽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无论实践能力有多强,都只是空中楼阁。因此,针对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的现象,我们注重理论教学,实验课根据学生的基础分为几个小组,加强个人辅导。对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实践作业。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然后进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拓宽、实验课程,安排不是简单的验证实验,而是引导他们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完成全面的实践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的整合,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能力标准原则,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课程在具有广播教学功能的机房内完成,真正实现教学-学习-综合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根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例如,教学内容:语言管理专业侧重于Word、Excel、PowerPoint和FrontPage;如果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硬件知识等。收集整理大量教学案例。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专业使用不同的案例。案例与专业相应的岗位密切相关,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体验工作情况。

4.思考考核手段。

我院采用的考核方法是让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成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虽然通过率一直很高,但也暴露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必须参加等级考试,为了提高等级率,许多教师完全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实施了大量的问题战术。大多数学生在完成问题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显然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在此,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评价方法:计算机应用课程总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平时的课堂实践和课堂表现评价,占总分的20%;第二部分采用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占总分的40%;第三部分由教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根据教学单位设置多个大作业完成,占总分的40%。简要描述如下:

计算机应用课程成绩=平时上课成绩*20%+全国等级考试成绩*40%+大作业成绩*40%

三、总结。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操作简单,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适合高职教学的需要。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公共必修课程根据专业特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然而,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评估方法,寻求一种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评估方法。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