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具有开展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一、区域经济学是思政案例
区域经济经济学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方法之一,案例方法是[3],相对于课堂教学,基于实际案例讨论区域经济理论,学生感觉更直观,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材料,案例分析更生动、具体、容易接受。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利用的宏观角度,但它考验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和消费概念,可以从一个小地方看到。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生活的体现。网络上有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和丰富的图片资源。以下是中国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家庭垃圾分类的实施的主题。
(一)案例文本。
秘书长指出,垃圾分类的实施与人民的生活环境、资源的节约和使用有关,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和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发展部两次修订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这两次修订都明确强调了减少垃圾、回收利用、无害化和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分类、收集和运输。2000年,中国主要城市的生活垃圾清理量为1.18亿吨,2010年末的生活垃圾清理量增至1.58吨。根据2019年大中型城市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9年全国200大垃圾处理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2.1亿吨。城市生活垃圾的逐年增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垃圾分类都是必要的。如果政府单独处理垃圾终端,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拆除,大量的处理设备焚烧或垃圾填埋,成本高,效率低;如果在垃圾处理的前端进行分类,将降低许多成本,带来许多好处。具体包括:节约垃圾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美化生活环境,生活环境。2019年7月1日,上海实施了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2020年5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垃圾分类强制性实施正式启动。这两个城市分别从奖励和处罚两个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首先,两个城市责令不将生活垃圾分别放入相应收集容器的单位和个人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个人将危险废物和可回收物、湿废物、干废物混合放置,或者将湿废物和可回收物、干废物混合放置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其次,这两个城市都设立了积分奖励。个人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可以刷卡积分,积分后可以将日用品交换给居民委员会。此外,两个城市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提高公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的良好氛围方面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包括:发布公告、家庭宣传;教育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城市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和实践活动,通过志愿者分类和家庭垃圾分类,推动家庭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是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到2020年底,中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全面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案例解析。
垃圾分类是指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根据不同属性。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前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分类收集、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废家电等有用材料从垃圾中分离回收利用,将废物转化为财富,不仅可以提高垃圾资源的利用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垃圾处理的数量。这是减少垃圾数量和资源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收垃圾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的资源开发,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参与环境保护是从一个小事情开始,让我们正确地开始!
二是思政总结区域经济学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包括宏观爱国主义概念,可以看到文化、纪律信心,小可以反映个人对生活的生活态度,只要通过专业课程建立正确的三种观点,传播社会积极能量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想政治的内容。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学具有开展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思想政治实践。在宏观层面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和区域政策的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虽然中国的现代区域经济学起源于西方,但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断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术信心和学习动机。从微观层面来看,在介绍区域发展对策时,鼓励学生参与回国创业,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鼓励学生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关灯,收紧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水龙头。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