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电脑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和依赖的基础,在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国家的重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比较落后,学生主要是应试。
计算机二级证书是许多大学颁发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些用人单位也将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人才选拔的硬件条件之一,与外语一样,计算机水平与外语一样,也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技能。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因此陷入了应试的怪圈,学生学计算机的目的转变为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同学们只关心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掌握,或根据考试复习材料做大量的习题,许多内容是靠死记硬背,不是真的明白。
电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即使有了等级证书,也是一纸空文凭,毫无实际意义。另外,计算机应用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远远超过了考试等级要求的那几个。同时也证明,很多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甚至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应付不了,这说明大学里的计算机基础还远远达不到社会实际需要。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普遍较低。
电脑作为一门以应用、操作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学科,教师的教学也应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上课通常照本宣科,学生即使听懂了,也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很快忘了这一点。有限度的上机练习,也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高等院校中大多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已经变成走形式,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必要的学分而已。
很多学生找了工作以后,就抱怨所学的知识根本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其实并非知识本身无用,而是知识的掌握与实际运用相联系,这一点在计算机基础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电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果教学上还只是几个十几年前的教材,让学生机械地练习模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实用实用能力的高级人才。
1.3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同一教学模式。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都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程,不论哪个专业,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和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学生自身的电脑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不能分层次进行教学,对许多学生来说,既不是学习的内容,又没有实用价值,又太简单,太浪费时间。
在一般公共选修课程中,计算机教学不能等同于普通课程,如果它的广泛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开拓思路,就难以使该学科的基础教学做好。
二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2.1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一是要改变只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减轻考试及格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题的基础上深刻地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与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二是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系统是一种以一定结构为基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它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功能。与此相关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系统,它是构成课程系统的基本元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选择。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将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性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成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课。应灵活、灵活地设置课程,增加选修比例,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再次,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目前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长的现状,多引用一些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分层次教学是指学生学习专业和水平的不同。
因为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在安排计算机选修时,可以设置不同的课程,并且分初等、中级班、高级班,供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选课,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要根据班、学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教学方式要灵活,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善于激发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