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29 09:00:02
“计算机前沿技术”系院系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选修的课程,前些年这门课的考试均为闭卷笔试形式,题目中包括概念题、算法题等,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传统考核方法对概念的理解和算法设计能力,更适合理论上较强的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这类以计算机前沿技术为重点的课程,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分支的历史、现状,把握主流技术热点及发展方向、趋势,而非教学生掌握已成熟的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新技术,了解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向企业技术主管和研究与开发人员揭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方向,能把高校师生带到新的科技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备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相关工作。
常规的考试命题往往是以简单的“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突袭”几天,还可以做一些典型问题,这样即使考试通过了,也不能表示该学生掌握的知识符合教学要求,相反地助长了应试风气,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是不适合该课程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前沿技术,是指高科技领域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要技术,尽管课程名称多年没有改变,而其课程内涵则不断发展变化,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高性能计算、现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新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信系统与可信软件、人工智能前沿、搜索引擎技术、机器学习等诸多章节,它的内容也会不断地更新。为了突显课程的“前沿性”,有些内容选用教材以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要求学生具备查阅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但传统的闭卷笔试命题往往停留在书本上,记忆多、理解少,知识的运用较少,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而不适用于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并不适用于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经与学院领导和课程小组教师磋商,对“计算机前沿技术”考试方法进行如下改革:把期末笔试改为平时成绩计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量化;日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大作业,平时表现,课堂讨论。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平时大量的作业。
这门课将在学期中布置四个大作业,推荐相关材料供学生阅读参考,并要求他们完成相关问题研究;例如,当解释现代运营技术这一章时,布置如下作业:查看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顶级会议网站,列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的各个子领域。
透过这类平常作业,促使学生了解各计算机学科分支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主流技术热点及发展方向与趋势,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或从事有关工作打下基础。
每一次较大的作业成绩都是百分制给出,具体标准如下:
回答是不是切题;(50%)
回答是否全面(20%)
个人的主观想法是否存在;(20%)
工作笔迹工整认真。(10%)
每一份作业都是批阅,写评语给分,四次平时作业成绩的平均值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二)平时表现。
平常的表现成绩分为两大部分:(1)出勤,为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出勤率,任课教师会不定期点名,这直接影响到期末成绩,对于旷课超过总学时1/3的学生,取消其期末成绩。(2)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奖励成绩,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其积极思考;对课堂上正确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每次成绩均可奖励3-5分。
㈢课堂讨论。
讲授法在教学中,效果明显,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计算机前沿技术”这一具有巨大空间的课程,例如在教授机器学习研究章节时,布置讨论主题:结合自己的背景,讲述机器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主题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相信这一教学模式一定能打动学生。
各组指派一名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评分。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终最终成绩:期末总评分数=平时工作成绩*50%+平时表现*20+课堂讨论成绩*30%*。
本课程已在16、17年级学生中试行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课堂讨论成绩给出主观因素,我们也在不断调整,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该文根据《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对其考核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旨在改革传统的卷面笔试考核模式,建立符合素质培养目标,重点考察学生的自主发展、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等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发展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将所学的理论内化于自己的认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从而改变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模式。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