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进行?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15 09:00:0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信息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有些人以为教授一些基本的操作,而有些人则认为用什么软件就教什么软件,总之软件学得越多越好…

第一,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脑操作是基于各种软件进行操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计算机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且如今各种各样的软件覆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的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泉。

资讯科技课程以电脑为主要学习工具,在运用电脑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对资讯科技课程的教学与运用,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教学内容要适宜,且要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通过生动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感兴趣,让课堂教学生动、生动。

比如,教完第四课“windows98”之后,学生可通过使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快速掌握鼠标的五个动作,如:鼠标的左键、右键、拖动等。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在游戏中运用鼠标,并且在不断思考、总结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提高了游戏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玩弄中学,在学中玩,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入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和锻炼实践能力。

资讯科技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组织竞赛。例如教完图画后,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图画比赛,举办「校报」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激发创作欲望,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唤起对资讯科技的兴趣。b,融入其他学科。比如教指法,如果一味的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供选择的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说话》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练习时加强对单词的记忆,从而突破了单一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创新思维。

网络环境下,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性,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是不可能的。

本课程可将学习所需资料预装进教师主机,通过网络方便地将课堂信息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电脑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同时,学生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还可向老师请教解决学习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度练习,通过网络、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拓宽学生的眼界。如果教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老师可以在网站上提供一些网址(金童,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使用所学的方法浏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从而被激发、整理和扩展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

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课程本身的特点,这一点也要多加一点。本课程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重“说得多、练得好”的原则。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确定一个单元、要求一堂课的目标后,创设情境、简洁叙述、大量时间交给学生。所谓精练,就是学生能明白,明白了什么,老师说得少,甚至不说;对某些理论概念(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突出重点,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一次练习,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练习操作,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学生操作,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让学生无拘无束,无目的地练习,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事实证明,让学生理解、乐于学习、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