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11 09:00:02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计算机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有很多不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应试教育等,分数教育思想还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

1.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存在着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陈旧、教材滞后,与社会、企业需要脱节等问题。电脑是一门日新月异的科学,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课程制度过时,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电脑应用专业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案,教学安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缺乏弹性,缺乏灵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已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学内容中。此外,职校生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大困难,常常出现看不懂、学不会、学不会的现象。

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办学特点普遍缺乏。

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很相似,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相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从课程设置和内容的安排来看,还是以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师主导下仍很普遍,许多学校因条件限制,重理论教学,“轻实践”与“应用型”训练相比,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还是空白。

二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这些问题制约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的经验与问题的分析,积极探索与校情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发展与社会经济与未来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界面临的迫切任务。作者认为,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解决这一问题,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具备综合性职业能力。

1.注重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是一个人在从事一种或几种类似工作时必须具备的技能。专业能力是个人在专业、社会和私人环境下的科学思维,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负责行为的热忱和能力,是科学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三个方面。

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中,可以通过实施基于职业能力的教育来进行。职教培养目标已从单纯的职业操作者和执行人员转变为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专业专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教学内容也不再是静止的知识技能,而是创新精神与创新。

未来导向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能力本位观。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能力教育,或能力教育,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其重点就是能力的创造性发挥,这两个方面都会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能力观”将成为未来新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意味着“素质教育”也将更具普遍性。

2.面向工作流程。

工作制是企业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种工作程序,它是以劳动组织方式、工作内容、工具及主观工作能力来组织的。作为一种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结构性工具,每一职业(专业)在工作方式、内容、组织和工具的历史发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工作流程。在工作过程指导下,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根据工作过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内容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作为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促进专业调整和建设,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训方式和机制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缺乏积极性,就不能保证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是近20年来国际职业教育的主流理念。当代教育的任务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以及与此发展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的要求。它的主要特征是:“学”重于“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负责;教师的角色是评价、判断、提出并指导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不仅是传递信息和知识),认识到学生入学前的经历和技能;学生的自我评价有重要作用;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引导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目前,“以学生为本”已经被职业教育学界所普遍接受和实施。要对学生的能力充满信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由原有传统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会辅导与辅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民主教学,要让学生有主体性地自主选择,要多姿多彩,营造富有激情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面向行动的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倡导行动学习,它从传统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研组组长转变为咨询员、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关键能力”;教学形式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通过行动指导,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运用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脑、心、手及一切感觉进行全面的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交往、交流、协作、互相帮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具备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等情感方面的社交能力。在展示技巧上,要求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技巧和学习成绩,发展自信心、自尊、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论能力、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