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业务中企业的角色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28 09:00:0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外贸方式。因海关保税监管涉及到加工贸易合同的实施,有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如不加以注意,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009年6月,江苏某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加工贸易A类经营企业)与外商签订了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利用现汇从境外购进天然橡胶和碳黑一批,用于生产挖掘机轮胎出口。09年10月,由于A公司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没有硫化设备,经海关批准,A公司与上海某制造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加工贸易B类管理企业)签订了加工合同,由B公司自行生产的轮胎半成品经硫化生产后运回。09年11月,加工生产完成后,A公司与一家山东机械制造公司(下称C公司)(加工贸易B类管理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把轮胎的一些成品卖给C公司,用做C公司进料下料,组装挖掘机后出口。
2009年12月,A公司签订了进料加工和加工贸易合同,委托一批来自境外的物料,委托浙江某公司(D公司)(加工贸易B类企业)加工生产出口摩托车轮胎。在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在国外的装运错误,部分进口的料件(10公吨)没有及时到达。由A公司报主管海关批准,使用A公司的原有进口保税物料进行内部串换加工生产。在合同履行完毕后,还有1公吨的余料,A公司将继续加工使用。
第二,个案分析。
(一)企业承担的作用分析。
要顺利地开展加工贸易,就需要经营企业、加工生产企业、加工承揽企业等主体,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本例中,2009年6月原料加工业务,A公司是一家同时经营和加工生产的企业。2009年10月的加工业务中,A公司既是经营企业,又是加工生产企业;B公司承接加工。2009年11月的购销业务,A公司应理解为经营单位;C公司既是经营企业,也是加工生产企业。2009年12月的原料加工业务,A公司为营业企业;D公司为加工生产企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业务中企业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加工贸易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同企业间出现了保税加工货物的流动,只有认识到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二)企业加工贸易业务关系分析。
1.A公司和B公司的外发加工业务关系。A公司进口保税物料后,加工生产保税保税料件,因无硫化设备,受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的限制,海关核准,把半成品交给加工承揽企业B公司进行进一步加工,在规定时间内将加工产品运回A公司后重新出口,A公司和B公司的加工行为属于加工贸易的外发加工。A公司和B公司均具有加工生产能力,均为加工生产企业,A公司和B公司所签的加工合同属于委托加工关系,并非购销关系。A公司将所生产的半成品委托B公司进行再加工,半成品既可以是完成主要加工工序的半成品,也可以是完成简单加工工序的半成品;B公司加工生产的产品(成品)需要运回A公司后复出口。
2.A公司和C公司进行深度加工结转的业务关系。A公司与C公司签定购销合同,把进料加工生产的成品轮胎销售给C公司,用做C公司的进料加工贸易项下的原料,装配挖掘机出口。A公司和C公司均为经营企业,两者为购销关系,而非委托加工关系,A公司和C公司的加工行为属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也就是,一经营企业(称为转税商)把一种保税进口的成品转给另一经营企业(称为转口企业)进行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利用加工贸易对出口进行深加工结转,可以极大地减少企业实际进出口所花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企业的原材料和运输成本。
3.A公司和D公司的异地加工业务关系。A公司进口保税材料,并与D公司签订了加工合同,委托D公司对该物料进行加工生产摩托车轮胎出口。A公司和D公司为委托加工关系,且A公司和D公司属于不同的直属海关管辖,A公司为经营企业,D公司为加工企业,A公司进口物料后,其进口物料本身并没有加工任何加工工序,而直接委托D公司加工生产,A公司和D公司之间的加工行为属于加工贸易中的异地加工,就是一家直属海关关区内的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委托另一直属海关关区内的加工生产企业加工,成品回收后,负责出口加工贸易组织。
4.A公司的串串加工。A委托D进行异地加工,因国外进口保税料件装运错误,部分进口料件(10公吨)未能及时完成,为确保及时完成加工贸易成品出口合同,在海关同意下,用A公司原进口的其它保税物料替代生产,A公司的这一行为属于加工贸易中的串货加工,即经营企业因出口产品加工急需,适用于本企业国内原税进口料件,原税进口料件或国产料件与在加工合同中保税进口料件串换的加工贸易。这种加工贸易行为是指同一经营企业内新进口保税物料与原物料之间的替代,不涉及两家或两家以上经营企业。
5.A公司的剩余物料结转处理。在2009年12月签订的加工贸易合同完成后,仍有剩余物料(简称余料),经营企业A公司将该余料经海关批准后结转到另一家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另外,加工贸易合同项下保税料件加工生产的成品出口加工属于加工贸易中的剩余物料结转加工。剩余物料结转发生于同一加工贸易经营企业之间的不同加工贸易合同,而不存在于不同企业之间。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