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猪肉价格是农产品市场的晴雨表,影响着人们的蔬菜篮子,因此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生猪和食物同样重要,这可以从中央政府多年来的第一份文件中看出。猪肉价格的背后是中国生猪生产力发展水平、供需匹配、政策角度和实力、贸易储备、疫情防治等多种经济政策因素的互动。
一、坐过山车的猪肉价格
2018年8月初,非洲猪瘟在中国爆发,在过去三年中引发了猪肉价格的过山车剧烈震荡。疫情爆发之初,猪肉价格首先继续下降,然后主要销售区域的价格上涨与主要产区的价格下降并存。2018年底后,猪肉价格继续上涨,2020年2月至历史高点49.68元/公斤。自2021年1月以来,猪肉价格的趋势急剧下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第二周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已降至第25周21.08元/公斤,接近疫情爆发前的价格水平。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复杂的原因对经济稳定的潜在影响和破坏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面对猪肉价格不断下跌的趋势,生猪养殖主体一般高进低出,造成严重损失。为此,6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警告外国猪价格过度下跌,促使农场(家庭)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防止猪肉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努力保持猪的生产能力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是供需关系对猪周期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的工作时间。同时,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否则就会上升。无论是猪肉价格在2018年底后的飙升,还是自2021年初以来的下降,其根本原因都是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或严重的不平衡。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两者在生猪周期中的表现明显不同,密切相关,供应的波动,特别是外部影响,是影响这一轮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猪肉消费需求因素。首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在家庭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种严格的消费需求。其次,在正常的年度周期内,猪肉消费通常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猪肉价格明显上升,冬季需求相对较低,猪肉价格需求相对上升。第三,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第四,从肉类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猪肉消费比例显著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的80%逐渐下降到2019年的55.6%,而牛肉、羊肉、家禽和肉类的消费比例和绝对消费正在增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猪肉消费需求的稳定下降趋势将继续下去。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需求变化并不是影响这一轮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猪肉生产和供应的内源性因素。导致猪肉供应波动的因素一般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养猪成本和养殖场(家庭)的热情。在非洲猪瘟和肺炎双重流行期间,由于繁殖风险的增加,农场(家庭)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衡量繁殖收入和成本后,利润预期不理想,所以热情急剧下降,随着疫情的稳定和猪肉需求的逐渐恢复,市场供应在一定时期内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价格过热;同时,为了恢复生猪生产能力,冷却持续过热的生猪价格,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鼓励生猪养殖的发展,在降低养殖场(家庭)养殖风险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一些养殖场(家庭)在支持政策下盲目扩大预期收入,再加上春节前生猪价格的上涨,使一些养殖场(家庭)对生猪价格有很高的期望,导致猪肉供应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猪肉生产和供应的外源性因素。生猪疾病、生猪市场调控政策、进出口贸易、进出口成本变化等外源供应因素。疫情期间,70%的农场(家庭)由于物资转移障碍和玉米等物资储存不足,无法正常进行生猪养殖和运输和销售。运营成本普遍大幅上升,交通不畅,冷冻产品的流通受阻,新鲜肉类价格上涨。疫情爆发后,库存冷冻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的猪肉供应相当于多个时期产量的叠加。如果不能及时消费,它不仅会占用库存,还会占用资金。销售制造商往往急于出售,导致市场价格一次又一次下跌。同时,疫情发生后,生猪屠宰量和进口量的显著增加趋势并未及时逆转,这也扩大了市场猪肉供应,加剧和扩大了猪肉价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此外,非洲猪瘟的负面影响逐渐消散,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猪肉供应水平。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