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NM23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Nm23基因是Steeg在1988年首次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株中分离出来的能抑制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原位杂交发现,其在低转移株中的表达强度是高转移株的10倍。人类nm23基因有两种,即nm23-H1和nm23-H2。其编码蛋白分别对应于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的A.B亚基。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NDPK的同源性分别为89%和97%,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为88%[1]。人类nm23基因家族有8个,即nm23-H1.nm23-H2。周清华等人发现,NM23基因水平的低表达或杂合性缺失与各种肿瘤的高转移潜力有关。远处转移与预后不良有关,并经常伴有一些肿瘤侵入相关分子的异常。研究还表明,NM23在某些肿瘤基因组中表现为丢失。扩增和突变与转移有关,起到抑制转移基因的作用,但瘤的转移能力不一致。本文概述了NM23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食管癌。

陈峰等[3]报道,食管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1%(33/6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和渗透程度无关;食管癌旁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明显高于转移组(11.1%,1/9);它还与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有关。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nm23-H1阴性表达组(p-0.01)。结果表明,食管癌伴肿瘤转移者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肿瘤转移者,高表达对食管癌转移有一定作用。其低表达表明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很大,生存时间短,预后差。因此,检测nm23-H1的表达有助于了解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2.胃癌。

Nakayama分别用Southern.Northern和Western印迹法研究胃癌患者nm23的基因表达。因此,80%的基因杂合性丧失(LOH),84%的原发灶mrna表达高于移行组织,但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根据免疫组化法,52%的转移灶和淋巴结nm23的转移灶低于原发灶,72%的肝转移灶呈弱阳性,表明nm2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形成有关,减少则促进转移。在31例胃癌中,T3.T4期胃癌nm23-H1mrna显著减少,低表达者生存期缩短(p-0.02)。施秀清等[5]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ISH)检测112例胃癌组织中的NM32-H1mRNA表达。结果,胃癌肿瘤区。移行区和癌旁区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7.6%和18%,呈梯度下降趋势;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的阳性率为87.2%(41/47),有淋巴结转移的为10.8%(7/65)。88例≥3年生存者中的68.6%(24/35)NM23-H1mRNA呈阳性,3年生存者为37.9%。

结合临床数据的综合研究,Nm23-H1mrna表达率的降低与胃癌患者淋巴结的高转移有关。生存期短。相反,Nm23-H1mrna表达率的增加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与文献报告结果一致[4、6]。因此,Nm23的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术后复发具有指导意义。转移预测。

3.肝癌。

Yamaguchi等[7]报道,nm23-H1在肝脏转移H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7%,而阴性患者为70%(p-0.05);从生存曲线来看,nm23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2.5%,阴性组2年以上无生存者(p-0.01)。结果表明nm23与HCC肝脏转移呈负相关,低表达者生存期短。Lizuka[8]用定量RT-PCR研究了30个HCC手术标本,仅发现nm23-H1与肝脏转移和TNM分期显著负相关,nm23-H1mrna的含量与其表达水平一致。

Boix发现,肿瘤组织中nm23-H1mrna的过度表达与HCC手术切除后小而独立的低复发有关。张松平等[9]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4例HCC进行Nm23-H1基因检测,发现HCC阳性率为51.9%,其阳性表达与是否有肝硬化(44.83%比70.59%)和门静脉癌栓相比,其nm23阳性组30.43%(14/46)比nm23阴性组72.22%(26/36)。肝癌切除术后nm23无瘤生存率超过5-10年。

4.胆道肿瘤。
Lee等[10]报道,67%低分化胆囊腺癌和50%中分化腺癌缺乏nm23-H1蛋白表达,与慢性胆囊炎组(p=0.002)明显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7、0.652,相应P值为0.01、0.016);在胆囊良性病变中,没有发现nm23减少。所有胆总管癌,67%的原位壶腹癌和43%的壶腹癌,nm23都是中等或以上的Fujii等[11]报道72%(78/107)。
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5.胰腺癌。
Nanamori等[1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根治性胰腺癌手术标本,发现77%的nm23/NDPK阳性表达有远程转移,与阴性组相比非常明显(p-0.02)。47例浸润性胰腺导管细胞癌中66%呈强阳性,12例良性或非浸润性胰腺外分泌瘤中只有17%呈阳性(p-0.01);阳性组生存期短(p-0.03),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李玉军等[13]报道,在47例胰腺癌组织中,NDPK的表达率为59.6%9.6%(28/47),组织学为一级病例的NDPK阳性率(73.3%)明显高于三级(41.7%,P.05);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80.8%)明显高于有转移者(33.3%,.01);NDPK表达阳性者术后1年生存率(25.0%)明显高于阴性者(0%,P.05);NDPK阳性率与胰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果表明,NM23基因对胰腺癌转移有抑制作用。
6.大肠癌。
Wang等Southern印迹法和RT-PCR技术发现,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8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中,4例等位基因丢失或突变,12例无转移者无上述变化。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低分化密切相关,生存期短。据刘勇等[14]报道,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6%,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齐秀恒等[15]用流式细胞手术(FCM)测量了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NM23和CD44基因蛋白。根据荧光指数(FI),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NM23FI值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粘膜(P-0.001),说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NM23基因的低表达有关;Dukesu'C,D期FI值(0.80±0.08)低于Dukesu'a,B期FI值(0.89±0.10,P-0.05);临床浸润性和溃疡性结直肠癌浸润性强,转移和复发率高。赵川等[16]报道,nm23在结直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0.05),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还表明,在结直肠癌中,nm23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表明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4.胆道肿瘤。

Lee等[10]报道,67%低分化胆囊腺癌和50%中分化腺癌缺乏nm23-H1蛋白表达,与慢性胆囊炎组(p=0.002)明显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7、0.652,相应P值为0.01、0.016);在胆囊良性病变中,没有发现nm23减少。所有胆总管癌,67%的原位壶腹癌和43%的壶腹癌,nm23都是中等或以上的Fujii等[11]报道72%(78/107)。

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5.胰腺癌。

Nanamori等[1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根治性胰腺癌手术标本,发现77%的nm23/NDPK阳性表达有远程转移,与阴性组相比非常明显(p-0.02)。47例浸润性胰腺导管细胞癌中66%呈强阳性,12例良性或非浸润性胰腺外分泌瘤中只有17%呈阳性(p-0.01);阳性组生存期短(p-0.03),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李玉军等[13]报道,在47例胰腺癌组织中,NDPK的表达率为59.6%9.6%(28/47),组织学为一级病例的NDPK阳性率(73.3%)明显高于三级(41.7%,P.05);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80.8%)明显高于有转移者(33.3%,.01);NDPK表达阳性者术后1年生存率(25.0%)明显高于阴性者(0%,P.05);NDPK阳性率与胰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果表明,NM23基因对胰腺癌转移有抑制作用。

6.大肠癌。

Wang等Southern印迹法和RT-PCR技术发现,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8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中,4例等位基因丢失或突变,12例无转移者无上述变化。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低分化密切相关,生存期短。据刘勇等[14]报道,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6%,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齐秀恒等[15]用流式细胞手术(FCM)测量了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NM23和CD44基因蛋白。根据荧光指数(FI),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NM23FI值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粘膜(P-0.001),说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NM23基因的低表达有关;Dukesu'C,D期FI值(0.80±0.08)低于Dukesu'a,B期FI值(0.89±0.10,P-0.05);临床浸润性和溃疡性结直肠癌浸润性强,转移和复发率高。赵川等[16]报道,nm23在结直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0.05),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还表明,在结直肠癌中,nm23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表明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