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和要求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健康教育是一项教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和药物治疗,还需要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他们目前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和改善身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迅速增加。目前,中国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世界上有2.46亿糖尿病患者。世界上每1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死亡,两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非传染病。糖尿病是一种可控疾病,其并发症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1]。
1.糖尿病健康教育。
1.1随机教育。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介绍在患者的治疗、住院、治疗、护理、药物治疗和出院过程中。糖尿病的发生包括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为了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我们必须戒烟,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锻炼,保持心理平衡,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控制质量的关键。
1.2座谈教育。
个人谈心,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互相讨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逐项指导。
1.3文字教育。
在门诊、病房、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发布健康教育宣传册,引导患者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
1.4集体教育。
通过集体上课、集体讨论、患者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教育。
2.育糖对尿病的健康对象。
2.1病人。
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积极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坚持饮食控制、锻炼、自我监测等。
2.2家属。
家庭成员也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患者的饮食控制、锻炼和监测往往需要家庭成员的鼓励、帮助和参与。
2.3社会人群。
利用公共媒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体人口的发病率。
3.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3.1心理指导。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其他疾病一样,包括生物、社会、心理和其他因素,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长期用药和反复住院,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增加血糖,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和要求进行系统、规范的宣传和指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3.2控制饮食。
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纠正高血糖的最基本措施。如果饮食控制不好,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鼓励家人帮助患者按照饮食计划进食。
3.2.1控制总热量。
严格定期定量,配合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提高饮食控制效果。
3.2.2合理配餐。
确保各种营养比例合适,如优质蛋白质供应、牛奶、鸡蛋、瘦肉总量不超过150g、少吃多餐、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等。
2.3.高纤维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多吃粗粮、豆类、绿色蔬菜,这些食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肥,保持大便通畅。
3.2.4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不能吸烟,少喝酒,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自觉遵守。
3.指导尿病。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各种药物的降糖原理,以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例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胰岛素患者必须在30min服药后服用,以避免低血糖。教患者注射胰岛素并掌握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确、计量准确、剂型准确、注意注射部位。向患者解释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措施、自我监测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3.4运动指导。
坚持长期、合理的锻炼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运动时间应为饭后1~2小时,每次20~30分钟。锻炼的方式应该是散步、打太极、做运动等。运动应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果运动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适当补充含糖饮料。运动时不要单独行动。穿合适的衣服、鞋子和袜子,选择平坦、宽敞、安全的地方。
3.5教育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慢性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睛病变、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患者应了解并发症的原因或诱因,如感染、不控制饮食、严重精神刺激、胃肠功能障碍、降压药使用不当、过量饮酒、吸烟、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等,尽量避免诱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了解并发症的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3.6卫生指导。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结核病等急慢性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饭前饭后洗手,生吃水果,洗净剥皮,避免创伤引起皮肤感染。
3.7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和要求。
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mol/L以下。饭后2小时血糖保持在10mol/L左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酮体、眼底、体重等,并尽量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