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胰岛轴在瘦素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6-12 09:00:03
近年来,随着脂肪-胰岛和肠-细胞分泌体-胰岛内分泌轴的发现,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备受关注。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本论文主要用瘦素与胰高血糖样肽-1(glucagon-likeptide1,GLP-1)为例,阐明脂肪胰岛与肠胰岛之间的相互作用。
GLP-1和瘦素概述。
回溯到1902年,Baylis和starling通过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的反应明显强于静脉注射,认为肠内有某种因子[1],后来又被称为肠促胰素。肠促胰素主要由GLP-1和GIP(GLP-1)组成,GLP-1是一种位于胰岛α细胞内的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肠粘膜L细胞以胰高血糖素为主,前激素转换酶(PC1)将胰高血糖素原基因剪切为其羧基的肽链序列,在肠粘膜L细胞中,GLP-1[2][3]。GLP-1能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生长.增殖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饮食,等等。
在1994年,zhang[4]等年,利用定位克隆技术,确定了由ob(肥胖)基因编码的167个氨基酸,并命名为瘦素。瘦素主要产生并分泌白色脂肪。瘦素的浓度与身体白脂肪的含量成正比。其主要作用为:①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②增加能量消耗;②通过脂肪组织的obRb直接抑制脂质的合成。肥胖者血清素水平反而偏高,可能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5]
GLP-1与瘦素调节胰岛素分泌合成。
GLP-1是与GLP-1特异的胰岛β细胞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β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活化蛋白质激酶A,钾通道关闭,细胞去极化,导致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a2+浓度升高,贮存β细胞的胰岛素小泡向细胞膜出胞,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2]。Skoglund等研究发现,GLP-1具有剂量依赖的作用,可以激活胰岛素基因启动子1上的cAMP反应元件(CRE),通过cAMP提高胰岛素基因转录因子的活性[6]。但这一特征并非维持正常前胰岛素基因表达所必需的,因为健康鼠和GLP-l受体双缺陷鼠的转录量几乎没有明显差别[7]。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duodenalhomeobox-1,PDX-1)在调节胰腺发育及胰岛素转录中起重要作用,它在N端与胰岛素基因启动子A1、A3/A4结合处结合,调节胰岛素基因转录表达PDX-1,同时还与CG2基因结合。这一成分对胰岛素基因的激活非常重要[8]。GLP-l能激活EGFR和EGFR,EGFR在肌醇3激酶的作用(phosphoinositide3-kinase,P13K)及其下游PK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激活,可阻止转录因子Fox01进入细胞核。从而使Fox01抑制PDX-1启动子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基因的表达[8][9]。Moritz等发现,GLP-1能够提高Kir6.2基因启动子和转录子活性,从而提高K+ATP通道表达,改变Ca2+内流,调节胰岛素分泌。GLP-1还能通过GLUT1.GLUT2.己糖激酶Ⅰ和葡萄糖激酶等基因的表达增加,从而提高了机体对葡萄糖的敏感性[10]。所以,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不仅能增强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的急性胞吐效应,还能激活胰岛素的转录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瘦素通过(1)自主神经介导;(2)生理浓度的瘦素直接作用于β细胞上的瘦素受体,激活K+通道,导致细胞膜超极化,从而减少胰岛素分泌,从而减少脂肪合成。(3)瘦素在生理浓度下通过激活PI3K依赖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从而降低CAMP,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瘦素诱导的超极化作用在空腹时明显,此时胰岛素水平较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可以抵消消瘦素引起的细胞膜超极化。肥胖型T2DM患者在空腹时仍然存在高胰岛素水平,从而抑制瘦素开放K+通道的作用,导致瘦素无法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使下丘脑的瘦素受体解离,使瘦素所产生的饱感和能量消耗的信号传递功能减弱,更无法抑制胰岛素分泌。此外,瘦素能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的内流,长期作用时GKmRNA的表达也被抑制,瘦素可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信号传递而抑制胰岛素分泌。结果表明,胰岛素对瘦素分泌具有慢性的调节作用,而胰岛素直接影响脂肪细胞水平,而高胰岛素血症几小时后,出现白脂肪组织中瘦素表达和分泌增加的现象[11][12]。脂肪胰岛轴在瘦素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
瘦素的抑制与血糖浓度和GLP-1有关。从小鼠中分离出的瘦素β细胞,1-2小时后,胰岛素分泌减少13%-80%,而在出现高血糖时,瘦素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当有肠促胰岛素的存在时,瘦素的分泌功能被完全阻断。研究结果表明,瘦素在空腹时主要抑制胰岛素分泌,而饭后血糖升高,GLP-1也升高,从而消除瘦素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