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HTK液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5-22 09:00:04

心停药类型。

1、冷晶体停搏液

冷晶心停搏液是指在心肌内注入高浓度的钾停搏液,使心脏停止跳动,使心脏的电性活动停止,从而引起心肌的电性活动静止[9]。与此同时,冷晶体停搏液要求低温,灌注后心脏完全处于低温状态,能减少缺血过程中心肌组织的代谢及氧消耗,提高心肌缺血耐受能力。该冷晶停搏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间断灌注停搏液,可以得到清晰的术者视野,有利于术者操作和心肌保护[10]。但是晶状动脉停搏液不能向心肌提供氧气和营养,缺乏酸碱平衡的缓冲,容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结晶液不含胶体成分,容易引起心肌水肿;高钾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很多种类型的冷晶体停搏液,St.Thomas’Ⅱ停搏液是St.Thomas溶液的改良液,目前在国内使用较为广泛。

2、HTK液体

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停搏液也称为Bretschneider液,是一种基于细胞内液电解质的心脏停搏液,主要依赖于低钠微钙的平衡而使心脏停止。本文报告HTK液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1.12]。在HTK液中,这主要与组氨酸有很强的酸碱缓冲能力。本研究[13]认为:ATP.ADP.AMP是具有极性的分子,在酸性环境下,细胞膜易穿透,再灌注过程中被冲走,导致ATP合成前体丧失。组氨酸能很好地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间隙,抑制H+堆积,使组织pH+接近正常水平,既解除对糖酵解的抑制,又防止核苷丢失,保证较高的产生ATP速率。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在再灌注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能量。甘露醇和色氨酸可减轻细胞水肿,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

HTK液只需一次性灌肠,就可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一次灌流(30~40ml/kg)可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容易引起血液稀释,术后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和适当的补钙,在应用于婴幼儿时,应尽可能地吸除或体外循环结束后进行超滤。用小剂量HTK液(10~15ml/kg)治疗21例冠心病患者时,阿斯兰A等[14]对缺血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前,国外停搏液已经广泛使用,在国内的应用也逐步增多。

3、超极化停跳

超极化停止(Hyper-polarizedcardiacarrest)是一种与ATP敏感K+通道开放剂.Na+通道阻滞剂等,使K+通道在静息电位下打开。胞内钾外溢,跨膜电位差减少,避免钙离子的内流,造成动作电位无法形成,从而使心肌自然静息于超极停止状态。超极化停止可降低离子泵在启动过程中对ATP的需求量,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减轻钙超载所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15.16],对心功能的恢复优于去极心脏停搏液。

在离体心发育过程中,王玺胜等[17]应用不同浓度的尼可地尔超极心脏停止搏液灌注,血液动力学、心肌酶学等结果显示未成熟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优于单纯晶体停搏液。YuT等[18]在大鼠离体心脏上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大鼠核内,线粒体ATP敏感的K+通道可能在Pinacidil超极化停搏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这些药物还可以打开血管平滑肌的K+通道,所以它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流灌注[19];同时还能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舒张,引起人体血压降低的原因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筛选高选择性K+通道尚需深入研究。

4、如果是冷含血的停搏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低温含血停搏液(coldbloodcardioplegia)是温血与晶状体停搏液的配比为4∶1,冷却至4℃配置。含血的停搏液比单纯晶状体停搏液能使心脏停搏于有氧环境,使无氧酵解降低;氧合血停搏液含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向心肌提供丰富的代谢底物;血中蛋白质成分具有胶体渗透压,能有效预防心肌水肿,并补充缓冲物质;避免因大量灌注晶体停搏液而引起血液稀释和体内水分过多以及组织水肿;对缺氧发作的心脏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BraathenB等[21]对8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应用冷含血心脏停搏液后发现,术后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I)水平明显低于冷晶体停搏液组。FannelopTord等[22]动物试验表明,采用冷血停搏灌流的心脏,在升主动脉打开后心脏收缩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释放减少。目前,该法已被广泛接受,并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有逐步取代冷晶体停搏液的趋势。但是,低温条件下,冷血停搏液的红细胞丧失功能,灌注后可引起冠状动脉微血栓,可引起心肌局灶性坏死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含有炎症介质和白细胞,使心肌损害加重。

5、如果出现冷的情况,可以选择自体血停搏液。

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在紫外照射下使用自体静脉血进行充氧(ultravioletbloodirradiationandoxygenation,UBIO)后被配置为心脏停搏。向道康等[24]研究证实,UBIO心脏停搏液可减少心肌酶渗,提高心肌ATP储备,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张青等[25]在婴儿心脏手术中,用低温自体血心脏停搏液(coldautologousbloodcardioplegia)在体外循环之前自主动脉抽取动脉血,结果表明,它能减少心肌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对婴幼儿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自体血停搏液与冷血停搏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1)所用动脉血在体外循环之前经主动脉抽出,不与体外循环管接触;没有激活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细胞毒素和氧自由基等,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26];(2)其有形成分未被破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等对氧自由基的清除是有利的;(3)冷血冷停搏液中的胶体缓冲系统.电解质.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化代谢底物必须与停跳前心肌组织相一致,较好地维护了心肌细胞内离子的正常分布,稳定酸碱平衡[27]。

沈定荣.孟保英等进一步研究证实,低温自体血心停搏液可以减轻缺血后未成熟心肌线粒体的损伤,降低心肌CK-MB和cTnI释放,提高心肌细胞ATP含量和ATP酶活性,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依赖程度低,手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显著。冷自体动脉血心停搏目前只有婴幼儿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而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无此报道。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