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主页 > 各省医护晋升职称科普作品评审条件汇总

各省医护晋升职称科普作品评审条件汇总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1-11 20:51:16

2023年,在职称评审标准改革等相关文件中,至少有23个省市提到了“科普作品”,其中有不少省市已经将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要求中,明确篇数,明确字数和时长。

北京

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2000字以上的科普文章;或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官方媒体发布与申报专业相关的科普作品(文字稿2000字以上,视频不少于5分钟)

上海

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2000字以上的科普文章;或作为主编,公开出版与申报专业相关的专著;或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官方媒体发布与申报专业相关的科普作品(文字稿2000字以上,视频不少于5分钟)

江苏

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的科普专著1部(主编或副主编,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的科普专著2部(主编或副主编,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福建

申报副高级职称:

在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务微信或正式发行的期刊、报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或视频)5 篇(其中获得市厅级奖项 1 篇),每篇文章不少于 1200 字或每个视频时长不少于 3 分钟;

申报正高级职称:

在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务微信或正式发行的期刊、报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或视频)8 篇(其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 1 篇),每篇文章不少于 1200 字或每个视频时长不少于 3 分钟;

安徽

晋升副高级职称:

三级医院和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申报者获得市厅级以上(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科普奖(限第 1 位),或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累计 2 项;二级医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申报者获得市厅级以上(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科普奖(限第 1 位)1 项,或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 1 项。科普文章类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字数≥1500 字/篇。科普音视频包括:科普讲座、专场访谈和广播类节目等,时间≥15分钟/次。

晋升正高级职称:

三级医院和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申报者获得市厅级以上(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科普奖(限第 1 位),或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累计 3 项;二级医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申报者获得市厅级以上(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科普奖(限第1 位),或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累计 2 项。科普文章类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字数≥1500 字/篇。科普音视频包括:科普讲座、专场访谈和广播类节目等,时间≥15分钟/次。

天津

作为副主编及以上,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的科普专著,本人承担字数累计不低于5万字;作为副主编及以上,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的科普专著,本人承担字数累计不低于10万字。

广西

在公开发行的期刊、报刊发表本专业科普文章5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

江西

独立主编或作为第一主编,公开出版向大众普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科学知识的科普专著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附:2023年各省市科普作品作为医生晋升职称条件汇总表(数据来源:医库大数据研究小组)

从各地政策中可以看出,健康科普是职称申报过程中出现的新选项,破除“唯论文”是职称改革的大趋势。

因此,广大医生朋友们请务必重视!

对于健康科普,它的形式可谓是百花齐放,如讲座、漫画、文章、音视频等。3年新冠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健康类内容逐渐成为高频热搜,加上短视频的崛起,科普类的短视频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影响也更加深远。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转战自媒体,在网上科普健康知识。

权威健康科普推荐《健康养生》杂志

特别向您推荐 《健康养生》杂志,现已荣登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科普卷)!《健康养生》国内刊号:44-1714/R,国际刊号:ISSN 2095-8943,主要栏目健康防线、疾病诊室、专科治疗、寿康讲堂、康护之家、百科知识、孕育全书、中医馆、吃动平衡、每期一穴、国医大师养生经、自然养生、食全食美、快乐养老等

科普核心期刊推荐《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由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刊号:44-1714/R 国际刊号:ISSN 2095-8943。《健康养生》拥有深厚的医学科普经验和强大的读者基础。 办刊宗旨: 从纷繁复杂的养生信息中甄选科学、权威的内容,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

什么是卫生健康行业报刊?权威解读与投稿指南

卫生健康行业报刊是指专注于报道卫生健康领域的各类报纸,旨在传播行业信息、推动学术交流、普及健康知识。其核心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解读国家和地方的卫生健康政策法规,帮助从业者和公众了解最新动态,把握政策方向。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