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刊实行稿件三审制度
本刊投稿首先由学科编辑初审,初审通过后推荐参加专家匿名评审,最后由总编辑、副总编辑终审。
二、《中国法学》作者署名相关事项规则
(一)原则。文章作者署名及相关事项表述,应体现尊重作者创造性劳动,维护学术公正的原则。
(二)实名制。倡导实名署名,但作者之笔名为社会公知者,可署该笔名。
(三)单独署名。倡导单一作者独立完成作品并单独署名。合作作品应按各作者实际所起作用大小依次署名。反对挂名署名,反对不符合常规的联合署名。署名最后一字右上角以*号作注释号;第二作者用双*号(即**)作注释号。原则上不接受三人或三人以上署名。
(四)集体作品。集体作品可以署单位名称或课题组名称,在首页*号注中说明作者构成与各自所起的作用等情况。
(五)作者单位及职称。
1.原则上仅署作者正式服务(受雇)的工作单位,不署其任何兼职单位和兼职职务。
2.正教授为博导者,可署“教授、博导”。
3.正教授、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作者为非博导者,可署“教授(副教授)、法学博士”等相关字样。
4.离退休人员,可署发给其离退休工资的单位,职称仍可沿用。离退休后被其他单位聘用者,可以依作者自愿,署原工作单位或者后聘用单位,但只署其中之一。
5.在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者,署其单位及官方职务,如有必要且真实,可署“法学博士”等学位信息,但不署兼职教授等相关事项。
(六)“鸣谢”事项。在首页*号注或双*号注说明作者身份等事项后,可以用简短文字鸣谢相关人员,但原则上不超过两行。
(七)“课题”事项。在首页*号注或双*号注说明作者身份等事项后,可以用简短文字说明文章与某课题、研讨会的关系,但原则上不超过两行。“鸣谢”事项与“课题”事项同时存在者,课题事项放在前面,“鸣谢”事项放在后面,总共不超过四行。
(八)本规则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三、投稿要求
(一)本刊投稿暂时实行双轨制,作者可以登录“中国法学期刊网”(www.zgfxqk.org.cn)网上投稿系统进行投稿,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将稿件寄送本刊总编室,不要直接寄给责任编辑;如果需要本刊会联系作者发送相应的电子稿。
(二)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有关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请另附一页标明,不要书写于正文中,以便本刊进行专家匿名审稿。
(三)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四)本刊提倡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凡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在收到本刊的采用通知前,凡文章已在其他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发表的,请作者务必及时通知本刊。
(五)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包括以文集、繁体文、电子文等出版发行,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作者如不同意该约定,请在投稿时予以明示。
(六)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享有专有出版权,且直至法定版权保护期满。一切形式的复印、照排、节选、电子刊物选用以及其它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复制,须事先征得本刊的书面许可。(七)本刊所发文章的作者,以投稿时指明的为限;任何文章的负责人,在接到本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后,不可要求“增加”或“减少”作者个数。
四、注释体例
(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
1、著作类
①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
①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3、文集类
①[美]J.萨利斯:《想象的真理》,载[英]安东尼·弗卢等著:《西方哲学演讲录》,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第112页。
4、译作类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版,第55页。
5、报纸类
①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古籍类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7、辞书类
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8、外文类
依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中国法学数据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热门评论
项*** :
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但吃成胖子的决心和毅力绝非那些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正好赶上投稿网活动,一口气买了一大堆,接下来慢慢体会与鉴赏。物流技术与应用是我一直很青睐的。
2024-02-16 08:51:38
诸葛*** :
中国法学杂志审稿较快,从审稿老师的回信中能够明显感觉到他本人也是认真阅读了文章的,会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不像有些其他的杂志,审稿意见草草了事。非常不错的杂志,推荐投这个杂志。
2023-08-27 21:08:27
拓跋*** :
中国法学杂志投稿到审稿一,期间换过6个外审专家。不过修改意见倒是不怎么苛刻,大多是些笔误之类的,稍作修改就录用了。录用到发表一。期刊本身不错,可是,过程实在太长了。
2023-06-09 16:29:32
公户*** :
2个月后,收到“重大修改后再投再审”的通知,专家的审稿意见很严厉,看了那个意见感觉就是一个声色俱厉的老头在我跟前恨不得骂我个狗血淋头样,看得我胆战心惊,差点哭泣!专家对我的论文提了很多意见,并要求“请作者解释说明,否则建议退稿。”以及“重大修改再投再审。”感觉专家还是欣赏我论文里的创新点,但是论文问题很多。赶紧认真谨慎修改了一周后再投再审。
2023-01-14 08:01:00
公坚*** :
8月份投稿,没有邮件通知,只是在系统里有邮件说交审稿费。于是9月9号交的,说是7个工作日能显示收到审稿费。结果到现在还是初审状态,显示没收到审稿费。
2022-09-28 12:04:29
路*** :
中国法学杂志的编辑人很好,耐心,效率超高。从投稿到录用不到1个月。审稿老师的意见也很中肯。值得大家投稿,祝中国法学办越好!!!!!
2022-09-24 15:15:05
羊舌*** :
如果觉得太慢,着急的话可以多给编辑部打电话,其实2周没收到意见就可以给编辑打电话了,复审也不用等到拟修回时间再上传,中国法学杂志编辑都比较好说话,有问题可以多沟通多交流。
2022-05-21 18:10:02
解*** :
中国法学杂志的工作人员都很尽职尽责,对待来稿审阅很认真。办事效率也挺高的。编辑部的老师很靠谱,审稿速度非常快,审稿老师也很专业,对文章不足之处标注得非常详细。非常不错的期刊
2022-04-06 08:44:53
东方*** :
中国法学编辑部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很负责任的帮忙修稿。审稿老师也很专业。提出的意见都很有价值,对论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个非常好的杂志!
2021-05-07 05:05:04
庞*** :
10月10号投稿,13号就收到审稿意见,一共两个审稿人。一个审稿人提出3条意见,非常切中要点,修改后终审。另一个有2条审稿意见,主要是说写作的格式什么的检查。最终意见修改后终审,最后收到录取通知书。全程编辑态度很好,效率很快。
2020-09-09 00: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