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主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

统计源核心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担任主编。本刊秉承“传播前沿医学资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育一流医学人才”的宗旨,以“打造临床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水平期刊”为目标,报道全球临床医学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学术交流,服务临床医学研究,提高我国的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临床医学》为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25日出版,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指南与规范、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综述等。目前,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A类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长江文库等全文收录,是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ISMTE)会员期刊,也是上海市教委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6、2018、2020、2022年度荣获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6年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8、2021年度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1年度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主要栏目

论著、短篇论著、综述、技术与方法、消息、专题报道、标准与规范、病例报告、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快报

收录与荣誉

维普收录万方收录知网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临床医学投稿指南

《中国临床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以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转化医学、基础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本刊秉承“传播前沿医学资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育一流医学人才”的宗旨,以“打造临床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水平期刊”为目标,报道全球临床医学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学术交流,服务临床医学研究,提高我国的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临床医学》目前为双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A类期刊,主要栏目包括:指南与规范、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综述等。本刊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以稿件学术质量为主要取舍标准;设有创新论文发表快速通道,对于审稿评定有重要创新的论文将经绿色通道,快速发表;优先发表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资助课题论文。

1 投稿注意事项

1.1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稿约。一旦投稿,即视为全部作者已阅读、理解和接受本稿约的内容和要求。

1.2 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c-jcm.com/zglcyx/ch/index.aspx)进行在线投稿。首次投稿须先注册,然后按提示步骤操作。投稿时必须:(1)认真填写每位作者的姓名、学位和(或)职称、单位及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电话和(或)手机号码,并注明通信作者及稿件处理的联系人。(2)确保稿件已经所有作者阅读并认可,上传作者贡献声明表和著作权转让协议(所有作者在投稿前确定,稿件处理过程中不可更改)。(3)提供对可能存在的经济或其他利益冲突的声明。介绍信和声明材料可通过邮局寄至本刊编辑部或扫描后上传至投稿系统。为做到公平、公正,本刊实行同行评议,并引入利益回避制度,作者投稿时应说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并在文中作出声明。(4)对于所有涉及人或动物的研究(包括回顾性研究),上传当地或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包括同意或豁免)批件,并标注于正文结尾,以“伦理声明”为标题,写出伦理审查机构名称和编号。(5)特别注意:论著栏目须有省部级及以上基金支持。

1.3 《中国临床医学》在收到稿件后将使用中国知网(CNKI)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稿件重复性进行检测。稿件全文复制比须低于15%,若复制比超过20%,将直接退稿。

1.4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一般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意见。超过3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的作者请及时向编辑部查询。如欲另投他刊,请及时和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将立即退稿;如果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该论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来稿。本刊来稿文责一律由作者自负。依照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而事先未申明原因者,视作自动撤稿。

1.5 开放获取和版权说明

1.5.1 《中国临床医学》是一本同行评议、开放获取(OA)期刊。本刊的所有内容均以知识共享许可(creative commons, CC)协议中“知识共享-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4.0(CC-BY-NC-ND 4.0)”发布。所有文章以OA形式发表,发表后的文章立即公开并永久免费地供所有读者阅读、下载、复制和传播。

1.5.2 来稿一经录用,著作权转让协议立即生效,即全体作者同意将论文的著作权转让给上海《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汇编权、广播权、展览权,作者拥有论文的署名权、保持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上海《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为非盈利性学术出版单位,故著作权转让不收取转让价金。论文出版后,第三方使用者复制和传播该论文应以CC-BY-NC-ND 4.0协议为前提,包括:(1)使用者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作品作了修改。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署名,但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许可人为其使用背书。(2)不得将该论文用于商业目的。(3)如果将论文再混合、转换,或基于该论文创作,则不可以分发修改论文。全体作者有权按照CC-BY-NC-ND 4.0协议分享、使用其论文。 

1.6 《中国临床医学》目前被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长江文库全文收录。凡被本刊录用发表的稿件,将同时被上述数据库收录。若不同意稿件被上述数据库收录,请在投稿时书面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

1.7 接受同行评议的稿件一律收取80元审稿费,确定刊用的稿件将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稿件处理费,稿件处理费1页600元,彩色页1页1000元,稿件处理费最高8000元人民币。科研经费有限者,可向编辑部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处理费。请在收到官方邮箱的付费通知后半个月内付款;论文发表后赠送当期杂志2~4册。

1.8 《中国临床医学》实行稿件撤回制度,对已发表的论文,若涉嫌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一经查实,将予以“撤销稿件”处理,在本刊网站及上述数据库刊登撤销文章通告。

1.9 对于《中国临床医学》已发表的论文,有以下情况时进行勘误:(1)作者、读者或期刊发现错误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例如逻辑、方法、结果),但错误严重程度未达到撤稿;(2)作者、读者或期刊发现错误影响论文的元数据(检索数据,如作者姓名、通信地址、利益冲突、基金)。勘误表是对已发表文章的简短更正,用于纠正可能导致误解的科学错误,但不会改变文章的结论、遗漏错误(如参考文献)或写作或出版过程中的错误。勘误表须经编辑部批准。有勘误请求的作者请向编辑部提交勘误表,包括错误描述及其更正内容,以及对原文的完整引用或链接,邮箱:zglcyx@vip.163.com。

1.10 数据分享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本刊鼓励作者发表或分享研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以及软件、代码、模型、算法、协议、方法和其他有用的材料。作者可将上述材料上传至可访问的第三方资源库,并在文章末尾引用或添加链接。

2 撰稿基本要求

2.1 文题名  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和研究特色,文题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大,尽可能具体、明确,避免使用“……的研究”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缩写字符和代号等;一般不用副题名。来稿均须附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

2.2 作者署名和单位署名  作者署名及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稿件处理过程中不可更改。作者应为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参加论文撰写,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所有作者必须对稿件的原创性、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负责,配合本刊对论文进行修改、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发表。作者署名(限承担本文工作的责任人)一般不宜超过6名,置于题名下方,全部作者的姓名(包括汉语拼音姓名)均应列出。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单位的英文名称还应注明省份),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如作者单位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每一位作者姓名的右上角依序标注序号,单位全称前标上相同序号。汉语拼音署名姓(全大写)前名(第一个字首字母大写)后,复姓连写,双名间不加短横线。应提供第一作者个人资料(学位,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E-mail地址等)及通信作者(主要责任人)的电话、E-mail地址。少数民族及国外作者的姓名,应尊重其各自的姓名拼写规则。非多中心临床研究,本刊原则上不接受共同第一作者署名。

2.3 摘要  除病例报告外,其他文稿均须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短篇论著的摘要采用结构式,400~500字为宜,一般分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个部分。目的部分简要准确地说明研究的直接目的或所阐述的学术问题;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即研究对象及分组、干预手段或措施以及检测方法等;结果部分应给出研究的主要数据结果和统计学结果;结论部分简要说明经过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结论应有直接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含糊。专家述评、综述类文稿的摘要为非结构式,但不宜写成引言式,字数不超过350字。英文摘要主要信息应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并符合医学英语表达习惯,尽量使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方法和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态,结论部分用现在时态,英文拼写用美式拼写。为利于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请务必认真撰写英文摘要,英文摘要质量太差的论文将直接退稿。

2.4 关键词  所有文稿均需标引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标引应从MeSH词表(http://www.ncbi.nlm.nih.gov)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

2.5 基金项目  若为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地脚标注基金项目的中、英文名称及项目编号,本刊优先发表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

2.6 正文格式  专著研究类报告一般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个部分;病例报告一般分为“病例资料”和“讨论”2个部分。各部分以下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标题层次设置不宜超过三级标题。

2.6.1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立题的目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研究的设想、方法和意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2.6.2 材料和方法  应准确、详略得当,使他人有重复验证的可能性。凡是已有文献记载的方法,一般简述加引文献即可;如系改进的方法,应详细写明改进之处;如果是创新的方法,更应详尽描述。此外,还应具体交代实验设计(包括统计学处理)的方法。本刊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发布的《医学期刊学术工作的行为、报道、编辑和出版建议》(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和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发布的《期刊编辑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指南》(http://publicationethics.org/files/Code_of_conduct_for_journal_editors.pdf) ,当研究对象为人时,应说明研究方案是否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提供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投稿时上传),以及受试者在受试前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研究对象为动物时,应说明是否遵循单位和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提交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文件,并提供批准文号。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等;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临床试验应在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并在摘要结尾处写明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不同研究设计类型应对照相应指南报告: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CONSORT(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观察性研究的STROBE(http://strobe-statement.org/),Meta分析的PRISMA(prisma-statement.org),动物研究体内实验的ARRIVE(https://arriveguidelines.org/arrive-guidelines),诊断准确性研究的STARD指南,病例报告的CARE指南等。

2.6.3 结果  结果应真实、准确地表达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所有数据必须经正确的统计学处理并完整表述其内容;具体写出统计量和P值;使用统计软件包者应具体写明软件包的名称及版本,并对其计算结果中一些符号所代表的统计量加以说明。结果的表达形式可用文字或图(一般不用饼图)、表,应合理选用,内容不应重复。在“结果”中,不宜引证他人资料,不展开论证。

2.6.4 讨论  讨论是结果的阐述,必须紧扣研究目的,围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并与前人有关的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作出恰如其分、有资料依据的客观结论。

2.7 文字和名词  文稿力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真实可靠。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http://www.cnterm.cn/sdgb/sdzsgb/)公布的名词为准,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中英文全称。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采用原词,句末标注参考文献。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1986年修订版)为准。药品名称以国家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

2.8 图表  图和表应简洁明了,结构完整,有自明性。图、表均应有简明的中、英文标题,图表内容以及注解均用英文表述,注释中应写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全称;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8.1 图  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线条图的标值线放在坐标轴线内侧,横轴和纵轴尺度都从“0”开始。显微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病理图、免疫组化图等同时须注明染色方法。若刊用人像,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或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证明材料。

2.8.2 表  表插入正文相应处,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主、谓语位置合理;一律采用“三线表”,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以简练英文写于表的下方。应给出表内参数的单位,放在表的右上方或各栏的表头。均值±标准差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次统一用*、△、▲、▽、▼表示P<0.05;**、△△、▲▲、▽▽、▼▼表示P<0.01;P>0.05时不标注。多项比较时应以不同符号标示,并在表注中说明该符号的比较对象。表身中的“空白”表示无此项或未测量,“—”(一字线)表示测量过而未发现,“0”表示实测结果为零。

2.9 计量单位  量和单位的用法应符合GB 3100、GB/T 3101、GB/T 3102的有关规定。应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如V(体积)。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g(克)、L(升)等。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例如“t/h”“m/g”等。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如mg/kg/min应表示为mg·kg-1·min-1。表示量浓度或质量浓度时,一般使用L(升)作为人体检验组分含量单位的分母。单位英文名称的缩写(如bps、rpm)和表示数量份额的缩写(如ppm、ppb、pphm)不应作为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的单位宜省略,如2~3 cm,但百分符号除外,应写作20%~30%。数值相乘表示面积、体积时,每个量的单位应重复写出,如20 m×30 m,不应写作20×30 m2。

2.10 数字  数字用法应符合GB/T 15835的有关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检验结果构成比统一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数。如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5%应为0.75。

2.11 志谢  志谢是对给予本研究技术、资料、信息、物资或经费帮助,或者参加了部分工作但不能作为作者的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要求文字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志谢应征得被志谢人的同意。

2.12 参考文献  作者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要列出参考文献,以证实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作者应仔细挑选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近3年的文献应多于50%。非正式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一般不引用文摘等二、三次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符合GB/T 7714的规定,著录项目应齐全,包括作者姓名、文题、杂志名称、出版年、卷、起止页码。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则列前3名,其后再加“等”或“et al”。文献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作者姓名全大写)。引用正在印刷或即将付印的文章时,应在刊名后注明“(在印刷中)”或“(in press)”等。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温哥华格式),编号标注在文献作者姓名之后或引文内容之后,文献作者为两位时,文内引用处应列出两位作者的姓名,之间用“和”连接,在第二位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中文参考文献应以中英文双语展示,中文期刊名用全称,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中文期刊英文名用缩写)。

举例: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乐  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6-117.

LE 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 7th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116-117.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1] SUN Y F, WU P, ZHANG Z F, et al. Integrated multi-omics profiling to dissect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 Cell, 2024, 42(1): 135-156.

[2] 林  琳, 林雪萍, 沈  波, 等.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sST2、NT-proBNP、hs-cTnT与左心室构型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医学, 2023, 30(6): 919-926. 

LIN L, LIN X P, SHEN B,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sST2, NT-proBNP, hs-cTnT and left ventricular geomet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Chin J Clin Med, 2023, 30(6): 919-926.

3 论文写作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的有关规定

根据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JME)和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协会)关于生物医学期刊论文的实施、报告、编辑和出版发布的建议,本刊作如下规定。

3.1 AIGC不能作为论文的作者。AIGC无法对论文的原创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能声明利益冲突,也不能管理版权和许可协议,无法满足作者的相关要求。

3.2 论文重要部分(如研究方法、结果、对结果的解释分析等)的撰写应由作者完成。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AIGC进行文稿撰写、图像或图形元素制作、数据收集和分析时,必须在论文的材料和方法(或类似部分)中详细、公开、透明地说明AIGC工具名称、生成内容、以及作者审查情况。作者必须仔细审查AIGC输出的所有内容,包括图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参考文献的可靠性,等。作者提供给AIGC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研究过程中收集的真实数据。作者对其论文的内容负全部责任,包括AIGC辅助完成的部分。

3.3 作者可以使用AIGC进行语言润色或不同语种的翻译,但应保证论文具有作者原本的写作特点。

3.4 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由AIGC生成的参考文献,AIGC技术生成的材料不可作为原始参考文献引用。

3.5 对于违反AIGC使用规定的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期刊中心核实后将直接退稿或撤稿;情节严重时,本刊将作者列入学术失信名单,并在2年内拒绝该论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来稿。

3.6 不建议审稿专家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使用AIGC技术,如果使用AIGC辅助评审,请在审稿意见中公开、透明、详细地说明AIGC工具名称和生成内容,并对审稿结论负全部责任(包括AIGC生成的内容)。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联系方式

  • 官网地址:www.c-jcm.com
  • 投稿邮箱:zglcyx@vip.163.com
  • 联系电话:021-51217570
  • 杂志社地址:上海市枫林路179号

中国临床医学数据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热门评论


夏*** :

大改重投送审之后发现投稿系统里还有一个审稿意见没看到,审稿意见也很好回答,给编辑写信要求重改,回信说已经送审。呜呼哀哉!太悲壮了,最近总是很倒霉。

2023-09-08 17:13:49
南荣*** :

投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的时候感觉还比较顺利,总共用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吧,比较正常,中间修过一次,两个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都比较中肯,也很专业,两个人居然说到了同一个问题上,超级不好意思。所以觉得审稿人还OK,按照他们的要求改了一下就接收了,很快就能校稿见刊了。推荐投稿哦

2022-09-05 18:22:54
太叔*** :

中国临床医学审稿速度快 ,投了一篇,到录用正好1个月,编辑老师特别好,比较注重细节。赞一个。投稿没有太多难度,只要有创新就行。下一篇已经投了这本杂志求好运!

2022-07-26 02:07:22
童*** :

第一次历经三个月,初审、复审通过,终审被拒,无意见。之后用心阅读该刊论文,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大修后再次投递,又是漫长的一轮初审、复审,到终审时心里特别忐忑,害怕重蹈覆辙,大半就白费了。还好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专家给出了详细的审稿意见,修改后录用!

2022-01-20 21:45:25
司空*** :

编辑老师非常负责,论文细节、格式按照她的意见进行修改以后确实规范了许多,容易理解了许多,虽然说话会比较呛人,但是所提意见中肯,所以也是愿意接受的。给编辑老师点赞!

2021-11-01 08:22:40
公羊*** :

赶上活动立马订下,希望能按时发货,期待到来哦。价格够便宜啊,服务态度非常好!真诚贴心!为顾客着想!很不错的一本杂志,顶一个!值得购买。推荐给大家哦。

2021-09-27 14:05:07
亓官***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在统计源核心中是比较好的了,审稿人很犀利,看问题也很专业的,编辑态度很好,处理问题速度很快,网上会有文章的审稿进度,一个月就会有结果,杂志不错。

2021-08-18 15:11:59
公户*** :

半个月通知修改,3个修改意见。期间我出现失误没有修改就上传了,直接退稿,后来我给编辑打电话,说明原因,编辑人很好,在这里赞一个,给我第二次机会,我修改后直接录用。

2021-07-24 22:26:37
薛***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辑校稿很认真,意见也较中肯;审稿速度很快,半个月就回复,审稿流程也很公开透明,对论文质量和选题要求较高,直接录用,赞一个!

2021-07-24 06:02:55
施*** :

期刊对投稿格式很严格,看很多人说技术审查后需要修改文章格式,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建议大家在投稿之前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格式。另外文章内容也要符合该杂志的要求,否则会被编辑直接拒搞。只要内容符合该期刊的要求,文章有一定深度的话,希望还是蛮大的。

2020-10-08 21:51:05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