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期刊,栏目分专家论点、论著、中药、综述、药事
管理、临床、药物警戒等,论著包含药理、药剂、生物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检验等相关内容。本刊为全国中
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1 投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侧重实用。
1.1 来稿要求文字精练紧凑,通顺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文稿请附中英文题名(每个实词第一个字母要求大写)、
作者和作者汉语拼音名、作者中英文单位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文中数据、结构式、公式、参考文献等请
仔细核对,避免出错。投稿后,如发现上述内容有错,请及时联系更正。
1.2 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在文中说明其遵循的程序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地区
或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伦理审查批件,并注明已获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1.3 来稿务必自留底稿。务必写清楚作者姓名、地址、学历、职称、邮编、固定电话、手机及 E-mail。部队及保密
单位除编号外,还应写明驻地。文稿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附相关证明材
料。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本刊只接收网上系统投稿,请勿通过邮寄或 E-mail 投稿。
1.4 网上投稿 ....步骤如下:
①登录网址:www.chinjmap.com 点击作者登录;②进行注册登录(*为必填项);③网上投稿时,请一同将基金项
目证明材料以附件形式上传至投稿系统。请注意查收编辑部的 E-mail 通知。
1.5 凡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 3 个月内未收到对稿件的处理通知,则说明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须与
本刊联系。
1.6 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严格按本刊稿约要求及退修意见修改,并在规定期限内返回,若 2 个月仍未修回,并
且未与编辑部联系说明情况,则将视同撤稿处理。
1.7 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可对来稿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
1.8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同意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自
然科学)》[CSA(Nat Sci)]、《国际药学文摘》(IPA)、《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
数据库》(JST)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2 文稿的撰写要求
文稿应尽量减少层次,最多不宜超过 3 层。文题、层次标题、表题、图题、参考文献及致谢等,一律顶格书写。
文稿请用 5 号字 1.18 倍行距排版。来稿须达到清稿要求,上传稿件请一律采用 WORD 格式。勿用非规范字。数字与
单位之间加空格。需排斜体字的外文直接排为斜体,如:拉丁字[如属名,种加词和种下加词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var iuxurians (Benth) Baker]、物理量(如速度 v,质量 m)、旋光性、构型和标明取代位的化学元素符号(如 l, d, cis,
N, Q 等)、基因名称及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 x, t 检验,概率 P)。
2.1 文题 题名须简明确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20 字,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
公式及非公知的缩写等。
2.2 作者 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
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按参加者对论文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第一作者须事先征得本文其他
作者的意见,包括排列顺序。附第一作者简介,2 人以上合写的文稿,应注明联系人,并附联系方式。作者的中英
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并附邮政编码。作者如多单位,则应在其姓名的右上角注出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将单位名列
在最后作者之后,各单位之间用“;”号隔开。
2.3 摘要 为适应读者了解论文全面内容的需要,并便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中、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结构式摘要,
摘要内容要明确列出摘要的 4 个要素,即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
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
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
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英文摘要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些,亦应明确列出摘要的 4 个要素,即 OBJECTIVE(目的)、METHODS(方法)、
RESULTS(结果)、CONCLUSION(结论),要写得具体。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意和逻辑正确。成文后最好请有
关专家修改润色。
2.4 关键词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和便于读者寻找文献,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
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为关键词,一般 3~8 个。中英文关键词数目及排列顺序应一致。
2.5 标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2.6 脚注 置首页底,注明该文获得课题基金来源和编号;第一作者简介;通信作者简介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
性别、学位、职称、联系方式、E-mail。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578)
作者简介:张三,男,博士,教授 Tel: (0571)99999999 E-mail: abc@163.com
2.7 前言(引言或序言) 概述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
确提出本文目的,尤其指出其创新性。
2.8 药物、试剂、动物及植物 药物、试剂应说明来源、批号及规格;主要仪器应说明型号及来源;动物(如鼠)应说
明其来源、种属品系、级别、性别、健康状况、合格证号、体质量;植物应说明其来源、拉丁名、鉴定人及其单位和
职称。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最新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化学名词》(科学
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委
员会办公室编)为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可用缩写,但需在首次出现
时注明,例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药名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特别是新近上市的新药名,首次出现
时,注上英文名。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名和批号,住院号、尸检号、门诊号可省略。
2.9 方法 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
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2.10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
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量名称、量符号应规范使用。量名称有全称与简称之分(如“物质的量浓度”多简称“浓度”或“物质浓度”等),
二者可等效使用,且多使用简称。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 m(质量),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某些常用量及
其符号,如比重(sp gr,sg)、原子量(AW,aw)、分子量(MW,mw)等,因其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易与有关符号产生混淆
或误解,宜停用,应改用相对密度(d)、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等。
单位名称也有简称与全称之分,两者可等效使用,数字后带单位者,均用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前的数字避免
使用分数。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符号,如 M、p 或以 10n
,
10n
的形式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单位、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正体。
组合单位中不宜使用斜线,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1
·d1
”,
不能再表示为“mg/kg/d”,“mg·kg1
/d”,“每日 mg/kg”或“每千克 mg/d”等。
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基本原则是:①当其 Mr或 Ar已准确测得时(如各类电解质、维生
素、糖类及其代谢产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非蛋白类含氮物质等),均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 mol·L1
,
mmol·L1
,mol·L1
,nmol·L1
,pmol·L1 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②当为混合物(如总蛋白、总脂、各类免疫球蛋白等)
或其 Mr或 Ar尚未准确测得时,可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以 g·L1
,mg·L1
,g·L1
,ng·L1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③习
以%、‰、比例数(如 1∶1 000)等相对数表示结果者可继续使用;但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值中的%、‰
或 10n
、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 3.0%~5.0%(不能写成 3~5%),“(4.0×1012~5.5×1012·L1
”(不能
写成 4.0~5.5×1012·L1
)等。④习用的各类百分浓度(v/v,w/v,w/w)及其单位 g/dl(g%),mg/dl(mg%),ml%(vol%);当
量浓度(N)及其单位 N(Eq/L),mEq/L,Eq/L;克分子浓度及其单位 M,mM,M;以及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 ppm,
pphm,ppb 等均应停用。年龄和体质量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按体质量计算的药物剂量应
以“g(mg)·kg1
·d1
”表示。
2.11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符号均应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 核子数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不能再标于右上角),如
14CO2,131I-albumin 等,当有必要标明受激态时,可将受激态符号标在其右上角,如 NO*
表示电子受激态,而 110Ag*
或 110Agm则表示核受激态等。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
的“+”或“”在后,如 Mg2+(不用 Mg++,Mg+2), 3 PO4 (不用 PO4
3
,PO4
)等。上下角标、幂指数等均应使用较主
符号小一号的字母。
2.12 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例如 1 秒写为 1 s,2 分钟写为 2 min,3 小时写为 3 h,4
天写为 4 d,雌性写为♀,雄性写为♂,国际单位(用于表示酶活力的国际单位用 U,不用 IU;表示药物含量的单位用
u,不用 IU),概率(P,不是 P),紫外(UV)。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写每 d,但每天 8 mg 可写
8 mg·d1
。
2.13 数字 作为量词(包括比率、时间等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
期六;夏历和中国清代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初五、丙寅年十月十五日等;不定量词一律用汉字,如任何一个患
者、3 d 为一个疗程等。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如增加 1 倍,减少四分之一或
减少 25%。年份应写出全数不得省略,例如:“1998 年”不写成“98”年。1990—1997 年不能写作 1990 年—97 年。
避免使用因时间推移而易被误解的词,例如:“今年”“上月”等,而应采用具体日期(月、日宜采用两位数)。
2.14 有效数字 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例如:6 437 意指 6 000 分之 1 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字,
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前面的位数不应有误差。
在一组中的 x s 应考虑到个体的变差,一般以 s 的三分之一来定位数,例如:(3 614.5±420.8)g,s 的 1/3 超过
100 g,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3.6±0.4)kg,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又如(8.61±0.27)mm,它的 s/3=0.09 mm,
达小数点后第二位,故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写成(8.61±0.27)mm。有效位数以后的数字修约数小于 5 则
舍,大于 5 则进,如恰等于 5,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0”)则舍。修约时只可 1 次完成,例如:23.48,
若不要小数点,则应成 23,而不应该 23.48→23.5→24。百分数的有效位数根据分母数来定:1~10,一般不用百分数
表示;11~100,百分数到个位;101~1 000,百分数到小数点后 1 位;余类推……。
2.15 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强调或摘述
其主要发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图题、图注、表题、表注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
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方式表示,如/nm 即表示以 nm 为法定单位的波长。图表要有序号,只
有 1 个时,仍用“表 1”或“图 1”表示。图表中如采用缩写时,第一次出现时请用全称,以后再用缩写。
表格用三线表,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可能不
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的数字最好对齐;表内计量单位的名称要使用单位符号。表格最好设计成单栏表,表注
依序用 1),2),3)……表示,写在右上角。
曲线一般应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例如通过对数、倒数、概率单位、算出单位等转换。直线应根据
回归方程绘图。如有图注者应在图下写明:1……;2……;3……,或者 A……;B……;C……。照片必须
反差鲜明,清晰易辨,常用大小为 127 mm×178 mm。显微镜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示 1 m,必要时,以
↑标明上方位。
2.16 讨论 应讨论本实验(试验)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应该交代本实验(试验)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某些实
验(试验)条件难以或未能控制之处。对不作为本实验(试验)的内容不必写出。不要重复在结果一项中已叙述过的内容。
讨论中应联系实验(试验)的目的与结论,应联系实验(试验)结果与其他结果。避免推想太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
免因资料不足得出的结论,避免将本应纳入引言(前言)的内容放在讨论中。
2.17 致谢 对论文仅作过某种帮助,或协助作了某项工作,则不一定按作者身份署名,可在文末以致谢的方式对他
们的工作表示谢意。致谢只写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对文稿帮助审阅修改者不列。
2.1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公开文献为限。勿引内部资料和教科书。“未发表的观
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为参考文献。书面通讯和内部资料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
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圆括号注明“在印刷中”。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待发表资料”,
但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在印刷中”和“待发表资料”等,作者在投稿时应附复印件以供审稿时核查。正文中引用中
文作者姓名时,应写全名,勿写×氏。参考文献序号加[ ],其格式与标点符号要严格按本刊规定。
联系方式
-
官网地址:www.chinjmap.com
- 投稿邮箱:xdyd@chinajournal.net.cn
- 联系电话:0571-87297398
- 杂志社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平乐街325号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2楼212室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数据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热门评论
莘*** :
之前听说挺难中的,一直没报太大信心中这个期刊。写完稿子给导师看,他说可以试一试,不行再改投稍微次一点的期刊。大概9月中下旬投的编辑部,11月份就录用了,约1个月时间。期间有一次修改,主要是一些格式问题,其他没有意见。
2024-02-16 18:58:39
太史*** :
编辑老师和专家都比较负责,对稿件的帮助很大外审专家较多,我的送审4个专家;审稿周期挺速度,编辑老师和专家都很高效!!要求质量的学者可以建议投投!
2024-02-10 08:59:27
长孙*** :
从投稿到录用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外审很快,几天就搞定了,很不错的刊物。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辑部非常负责,审稿意见非常详细,杂志外审严谨,注重创新。值得一投!
2023-12-15 13:35:06
满*** :
审稿两个月,2月19日投的,4月18发的录用通知,只给老板(通讯作者)发了,我自己没有收到任何邮件,而且给录到了增刊~~~~悄无声息的就给弄到了增刊。
2023-05-08 19:54:37
公伯***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辑效率很高,主要是审稿人的速度慢,审稿人给的意见,编辑当天就能通知到作者,这个很赞!接收后一周给证明,然后很快就接受了!
2023-04-26 04:51:46
子桑***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还是挺好的,我的稿件10月11号投出去,稿件处理了几天,之后外审几天,但又变成稿件处理状态,后来又送了一次外审,最后才选用退修,到了10月22号录用了,经历的时间还是挺短的,审稿专家给的意见也非常专业,还是很负责的。
2023-02-07 10:13:51
褚师*** :
一般3个月左右出来初审结果,但是得自己打电话,编辑部一般不会主动告知。要邮寄保密承诺书,最后的版面费是根据你自己排的版的页数收取,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编辑部要求排版,否则会多收钱。
2022-08-28 00:30:34
牛*** :
一直都有预定,内容很广泛,很喜欢,挺好的,物流也快,书也没有磨坏。老板挺细心的,特别备注,挺好的!不错!下次还会再来的!
2021-10-20 07:03:39
武*** :
没有传说中的快速,已经投了两个月了,没有任何动静,第一次投也是半个月左右就审回,但是这次估计泡汤了,还是跟文章的创新性和运气有关系,又不好意思催稿,好纠结!
2021-03-09 00:58:21
时*** :
家外审只有21天的时间,速度还是很迅速的,并且审稿专家的意见也是很专业很有建设性,对论文提高有帮助。返回的修改意见,需要 逐条答复审稿意见,所有的专家都认为没问题了,才会录用。
2020-10-21 0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