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鼓乐是印度音乐中控制时间和节奏的主要乐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不同的音乐文化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特色。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一个人同时唱着两个人声部的歌,这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呼麦》。以前在我们新疆的蒙古族,也有人会唱“呼麦”歌。如今不但蒙古人能唱歌,美国人、法国人也会唱“呼麦”。

在菲律宾,全是用竹子来弹奏的竹乐,美妙而动人。飘竹不仅弹奏菲律宾民乐,还弹奏欧洲名曲。在菲律宾,竹管风琴在当地很出名,每年在马尼拉市郊的一个小镇举办国际竹管风琴节。

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其音乐系统仍然十分发达,在音律、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功能、审美等等方面都留下了特别的印记。西方人的小提琴、吉他、黑管等等,除了乐器的形状没有改变,演奏的音色、方法、风格、内涵等等,已经完全改变了,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系统。现代小提琴手Sumramania以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进行二重奏,这是另一次音乐上的“东西方相遇”。印度的电影音乐除了根深叶茂、蓬勃发展之外,它正在崛起,它的旋律、声乐唱法均为印度式,成为印度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普遍赞赏与欢迎。

鼓乐是印度音乐中控制时间和节奏的主要乐器。无论是在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还是舞蹈表演,鼓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鼓声也是印度音乐必不可少的低音,它作为背景和伴奏乐曲中的伴奏。这是乐器演奏的最后一段,通常是为了让鼓手有机会单独即兴演奏,以展示鼓手高超的击鼓技巧,以及与主奏乐器相互对答、模仿……但是无论如何,无论怎样,两个演奏者都必须在同一个拍子上结束。

有许多不同的印度鼓,但是它最独特的就是所谓的“鼓眼”,它是指一种在鼓皮中央贴上黑色的胶膏。这是一种由煮米粉、面粉、果汁和金属粉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这种乳液被涂在鼓皮上后,就可消除杂音,声音变得更加悦耳动听。

古印度北部乐曲中,人们常使用一个双面鼓,叫做“布基鼓”。莫卧儿帝国的早期使用较多,主要伴随着庄严神圣的德鲁帕特古典乐曲和古典舞蹈,但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现在印度北部乐坛最常用到的就是两弹一星的大鼓。大概在18世纪左右就出现了,历史并不十分清楚,有人说它是由敦克瓦吉一分为二形成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由13世纪的波斯商人,音乐家胡斯鲁引入的,但是至今还未有结果。鼓形为两只单鼓,其形状恰恰相反,在演奏者右手边的达不拉鼓框上、下边,就像一只水壶,左下角有鼓形,像个小锅。达不拉发音高,巴亚音低,两者的音高差约八度。这一系列的鼓种,是根据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和演奏者手部大小而定的。鼓皮也是多层的,使用羊皮。在鼓的中央还会粘附一种叫做鼓膜的黑色胶膏。膏剂在张紧的鼓皮中干燥,使声腔变得明亮、明亮。“银铃”是演奏者用食指敲击鼓皮边缘,再用第三个指头按住鼓眼边缘,即为第一泛音高八度闪光,击打平部,与高八度的第二泛音相呼应;击打中央部分,产生清晰的音效。其鼓皮情况类似于达不拉鼓,也有不同的重要特点。历经近二百年的发展,达不拉鼓后来居上,演奏技巧、表现手法十分丰富,而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学过这类不拉鼓的人,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都有,但是被公认的是一位42岁出生于旁遮普邦的扎凯尔。有一次,我在印度听过他的独奏音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古印度弓弦乐器萨朗基伴奏下,两只小鼓在他的双手敲击下,或响声如雷鸣,有时还用掌心摩擦压鼓皮,发出一种哼哼声。鼓乐的节奏与力度,或经或重,或紧或松,或有力,或软弱无力。他那机灵,经过千锤百炼,手心既可以表演万马奔腾,雷电万钧之美,又能发出雨滴点点、潺潺小溪声。观众们都被他的表演所迷惑,在近两个小时的独奏中,观众都屏住呼吸。难以想象,在这样一种普通的乐器敲击下,就会有人在音高、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惊叹。而且,它给人一种新鲜感,从未有过的氛围,进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印度文化哲学的遥想境界。

而欧洲民乐又独具特色。瑞典民间小提琴非常流行。如今每年举办琴师节,其音乐风格自然、质朴、透明、纯净,将人们带入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影片音乐的演唱习俗源于瑞士民间的“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与真假声快速交替。苏格兰风笛、爱尔兰竖琴、葡萄牙悲歌、罗马尼亚排箫乐曲是欧洲民间艺术的瑰宝。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直接、密切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的一切活动,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劳作、祭奠之歌外,还有批评、讽刺歌曲,用来表达民众对统治者和不称职的不满,甚至在法庭上,控诉人、歌唱家用歌颂的方式陈述事实,进行辩论。黑色音乐的节奏十分复杂,合奏时往往有五六种节奏同时进行,且互不干扰,还能进行精细的即兴装饰休止,人们称之为“拍子般的节奏感”。在非洲黑人音乐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强烈的节奏感是黑人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