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多渠道利用音乐戏剧进行德育创新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身为教育者,我深深感受到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一直在思索如何创新德育方法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尤其是如何打破传统的空谈教化、硬塞式教学,寻找一种青年学生易懂、易懂的方法。

我所在的广东仲元中学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邓仲元先生,于1934年创办的,学校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8年5月的原大型音乐剧《那年那月的仲元人》,描写1945年日寇进犯粤北,敌人逼进了仲元校园,在校长梁镜尧的带领下,与日寇展开斗争的故事!这次战役中,校长梁镜尧、大儿子梁铁(十六岁)等多位师生壮烈牺牲。共产党党员许克老师和校长次子元博(十三岁)身负重伤!和校长的姐姐一样,教务长梁秋河,忍受着家家户户两死一伤的巨大悲痛,带领仲元教师和学生们继续艰难地办学,以仲元人尚能奋斗,敢于犯下大错的爱国情结。从剧作到词曲,由校内教师独创,有70多位师生倾情献唱,每一位演奏者与观众都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极大地激发了仲元情怀,强化了家庭观念。一部音乐戏剧,集视听享受、爱国教育于一身,是一部比任何说教更生动、更自然的戏剧。这部音乐剧的成功演出,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传统道德教育创新途径和途径,将无趣的说教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育人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舞台艺术形式,它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于一体。将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故事情节及其蕴涵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中,广泛运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将视听享受融合在一起,作为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易于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音乐戏剧这一德育载体要发挥创新作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以校史为依据,以校史为依据,接地气的内容更接近师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学校历史是一种文化积淀,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也具有时代特征。以作者校史上真实的人物故事为依据,再现了烽火岁月,将抗战爱国精神、守望相助、守望相助的革命传统精神在舞台上重演,不管是参加演出还是观看演出的同学们,浓浓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大家的心中充满了同志情谊。举例来说,戏剧中有一句歌谣:“仲元人敢舍身取义,仲元人必先往前走,仲元人必先往前走,仲元人必先往后退,仲元人必顶天立地,扬帆扬帆。动人心魄的乐曲、动人心弦的歌声,唤起每一位仲元人爱家爱校的爱国情怀。比如:"?瞧,弹痕累累,血淋淋。仲元师生同仇敌忾,愿意为国家而战。在狼群面前,狂暴的暴行面前,子弹已经打光了,我们!咱们抬起头。是我们!咱们挺起胸膛。是我们!我们挽着胳膊。是我们!我们无畏。我们是仲元儿女,也是炎黄儿女。咱们是珠江儿女,我们是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浩气长存,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大业,通过音乐剧的艺术表现,深深地烙在青年学生的心上。

第二,多渠道利用音乐戏剧进行德育创新;一是引进课堂,强化学科渗透。中学音乐课程为“音乐欣赏”,有统一教材,教师可引进正向音乐剧,丰富教学内容,将音乐剧的鉴赏、表演等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再次,把音乐剧融入校园环境,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德育熏陶作用。作者所在的学校综合艺术、历史、语文学科,借助于市区的历史剧创作演出,成功举办了八届话剧节,在剧本创作、戏剧海报设计、舞台表演等方面向学生充分展示机会,《军人的选择》、在城市地区,《与妻书》等一大批作品获奖、展演,在此基础上,大型原创音乐剧《那年那月之子》应运而生。它与学校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密不可分,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成长。四是大力支持有关精品社团的建设,让音乐剧爱好者有了家。《仲元之光》是本校最有影响的社团之一,社团聚集了一批戏剧爱好者,从编导、表演、道具,衣着、音乐、唱腔等都有专攻,每一届同学又能做好传帮带、校内娱乐晚会、专场戏剧表演,而市集又为它们提供了锻炼的舞台,为音乐剧等戏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时不我待,道德教育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音乐剧,用最生动的形式演绎人文故事,传达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感,寓教于乐,学生参与其中,耳濡目染,才是真正的“润物无声”,它是对传统道德教育形式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将无意义的说教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极大地提高育人效果。党的“以德治国”思想下,音乐剧以其特有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拓宽育人途径,使民族复兴,承担社会责任,将个人成长融入音乐剧的艺术形式,以优秀的形式,教会我新时代之栋梁,在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要创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