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一、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在农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能积极参与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个人精神素质。乡村群落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整体农民的素质、文化水平、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生活态度等。为此,应大力加强重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动员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活动的快乐,推动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发现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二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因为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农民文化水平低下,无法及时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联系之后也不完全了解,而且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比较缓慢,农民群众文化思想长期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群众文化意识还比较薄弱,在社会体制已经进行了改革,农户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也很低,导致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时,参与人数偏少,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管理者仍然受到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坚持封建落后的旧思想,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全部内容,完全忽略了建立、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地方政府过度关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这种发展理念对当地农民有着长期的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农村文化的发展。
㈡缺少组织领导。
专业型人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差的主要问题是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长期来,由于对人才储备重视不够,造成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长期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得不到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机会。相对于城市群众性文化建设而言,农村群众性文化建设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比较落后,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经验较多、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这与领导管理者的关系不大。已具备了一批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管理水平较高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才能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还能提高农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农民都能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是农村大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激发农民对群众文化观念的认同。
民众文化观念的认同,是农民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提高其工作效率,就必须从根本上完善和转变农民大众文化观念的认同感。在农村,要加大对乡村精神建设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一种更加丰富、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环境,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和改变农民的传统文化观念,从而促进农民积极参加文化活动,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二)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建设、完善群众文化设施、活动场所。文化馆和文化馆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政府引导,再由群众来实施,地方政府管理者和基层领导要根据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种类型的文化设施,以此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内容。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为文化设施建设和场地建设提供相关支持政策,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合理规划,做好群众文化管理。
建设农村群众文化体系,当务之急是各基层管理者都要予以重视。还要有有效的领导,让人民感受到文化建设的真正价值。因此,为了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政府应将文化建设纳入责任目标管理,把财政投入纳入农村财政管理范畴。加强文化建设,做好规划设计,各部门互相监督,做好绩效评估。
(四)加强财政建设。
要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当然要有资金支持,有些文化建设体制也要照顾落后地区,实行分层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个人或企业、政府筹款形式的群众文化建设,实行多渠道汇集,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二是坚持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不同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需要,完善设施。另外,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文体中心、乡村文化活动室等成为实施群众文化的关键。做好网络文化建设,保证正常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活动,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第五,建设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某些传统特色文化滞后于时代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扶持落后的特色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它新的生机,进而成为农村大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仍需各部门高度重视,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和保存,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