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改革的主要模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一、宅基地使用权上市流通模式。

(1)广东模式。

早在2005年,广东就在顺德等国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试点城市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了相关的集体建设用地转让管理措施。广东的大规模试点改革项目被媒体评为第四次土地革命。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6年,广东省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23200多亩,交易2100多宗,总价值20多亿元。近年来,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部的保守估计,仍有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广东省农村宅基地转让上市相关管理措施的步伐仍在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将按照同一土地、同一价格、同一权力的原则纳入土地交易市场,就像国有土地一样。然而,在这项改革中,宅基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一部分,仍然被谨慎地限制在原来的框架内,没有突破。在2007年,广东省计划转让农村宅基地。[4]2009年,广东省政协研究小组发布了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报告,建议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为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提供所有权保障。广东此举的最大意义是逐步使当前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走向取得、行使、转让的完整物权制度。

(2)地票交易模式。

在全国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为了更大地实现农村土地价值,重庆原有的土地地票交易制度。2008年10月,中国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在成都成立。同年12月1日,中国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上市。同日,交易所举行了第一次土地交易会,发生了全国第一次地票交易。

土地交易所按照《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成立。土地交易所的性质与证券交易所相似,属于非营利性法人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固定的交易场所。收集重庆农村土地交易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同时发布交易信息,处理相关的农村土地交易事务。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包括实物交易和地票交易。实物交易主要是指农村耕地、林地等农业用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地票是指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成为符合种植作物要求的耕地,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腾出建设用地指标,由重庆市土地管理部门发放。地票交易的运行步骤包括复垦、验收、交易和使用。

地票交易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激活了广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及相关建设用地资源。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只有作为市场因素参与市场配置,才能实现土地产权价值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上所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然对推动整个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促进农村固定土地资源转化为流通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评价。

宅基地模式和双重放弃模式是政府行为取代市场行为、替代标准、货币体贴标准、替代住房规划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定,不遵循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替代基础不足,村民不按市场规律进一步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宅基地形式和空间的转移,而不是价值的转移。政府行为的替代政策难以适应市场价值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宅基地置换应以等价交换为原则,村民宅基地置换的基础应科学计算宅基地价值,更换的城市住房也应反映其市场价值。

上述转让模式是当前实践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改革的主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这些转让模式是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改革的成功例子,但目前大部分转让模式仍在合并和减少农村住宅建设用地,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获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补充当地财政收入。一方面,农民进入城镇后,生活有很多不便;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后的补偿太低。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政府行为不尊重农民的利益,部分地方政府在集体土地拆迁征地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不仅容易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更容易导致制度腐败。它不能建立一个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但这些地区通过探索积累的实践经验仍然给了我们希望。通过对上述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国家应积极引导和规范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我们应该遵循经济学的价值观,关注和引导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宅基地使用权交易。建立和完善交易市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实现宅基地使用权交易的公平性。目前的一些转让模式是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中土地短缺。就效益而言,它只是解决了城乡交界处部分宅基地转让问题的一部分,只能是权宜之计。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以填补我国土地制度的相关空白。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