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有哪些?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2009年12月,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讨论后京都时代(2012-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如何减排。会议差异严重,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也是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此前,一些国家要求在商品上添加碳标签,一些国家以气候问题为借口,准备对未实施减排目标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可以说,未来气候与贸易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未来,碳足迹、碳标签、碳关税等贸易政策工具将成为国际贸易的热点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fotprint)是指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碳消耗。国际贸易的碳足迹主要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从贸易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进行调查。从生产环节来看,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温室气体。目前,出口国生产出口产品的碳排放以出口国的名义计入,与消费品的进口国无关。事实上,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相当于间接消耗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和相应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运输环节来看,国际贸易意味着更多的运输,更长的距离意味着更多的运输。据报道,从新西兰运输1公斤猕猴桃到英国将排放1公斤二氧化碳。如果在英国生产和销售,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50克,相差20倍。目前,国际贸易主要以海运、陆路运输、空运等运输方式为主。根据每公里产生的碳排放量,空运的碳足迹最大,是公路运输的10倍,是海运的50倍。因此,空运是国际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焦点。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越来越大。巴塔哥尼亚服装公司在其互联网上提供了五种产品的碳足迹。其中一件价格190美元的防雨外套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设计的。原料产于日本松山市,然后在越南河内缝制成衣服,最后在内华达州分销。整个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400多倍。英国从国外运来的蔬菜和水果每年消耗英国12%的燃料。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年运输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3%。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肯定会引起各国的关注。
二、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labelling)是指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指数标记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也就是说,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排放商品,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
更成熟的碳标签是由英国发起的。自2007年以来,英国政府专门设立了CarbonTrust(碳基金),以应对气候变化,并鼓励向英国企业推广碳标签。随后,日本鼓励国内公司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碳足迹。欧盟还积极推出新规则,对生物燃料的碳足迹测量作出强制性规定。法国政府还鼓励零售商计算碳足迹,并发布了零售商和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碳标签在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在中国推广。
具体来说,2007年1月,英国最大的超市特易购(Tesco)表示,未来货架上的7万种商品将被要求添加碳标签,并已开始在空运商品上添加飞机标志的小标志,这表明空运是商品生命周期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法国超市巨头卡西诺(Casino)利用食品里程的概念来衡量碳排放,并在自己品牌的商品上标注两个商标:环境友好和二氧化碳排放。日本的碳标签系统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详细标记碳足迹。以土豆片为例,从土豆种植、加工、组装、运输到货架上,甚至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过程,每个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清楚地说明,消费者可以了解哪些商品对环境的影响最严重,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选择购买20多家低碳产品。目前,美国大约有20家碳制造商。百事生产的Walkers奶酪洋葱薯片是第一个添加碳标签的产品。GM、Dell、Homedepot和其他美国跨国公司表示,他们应该在公司生产的产品上添加碳标签,以反映缓解气候变化的意识,并引导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关注碳足迹指数,就像关注价格和质量一样。瑞典研究得出结论,瑞典25%的人均碳排放最终归因于食品生产。为此,政府要求在食品生长加工过程中给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绿色的食品。台湾省还将于2010年3月启动碳标签制度,鼓励业主申请碳标签,方便人们购买低碳产品。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出口商会要求对方提供其组织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碳足迹指标,这些指标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