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1-08 09:00:02
一,教学反思。
课堂反思法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理性地审视、分析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
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观。
教育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其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老师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观念,教师才能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身教学行为达到一种理性。
2.反思教学行为。
就教学行为而言,教师对自身的备课理念、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应加以反思,以促进科学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反思教学效果。
反思性教学就是要反省其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学科知识、是否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教学效果,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而反反复复,则会使教师总结其不足,改善其教学观念和行为。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
1.学校的文化因素。
学校文化因素,特别是学校管理体制、人际关系、教师实际工作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教学反思。其中,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有利于反思型教师的成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2.教师群体因素。
1.新教师和老教师的对比。
并将新教师与高学历教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学历教师更擅长反思自身教学,并据此采取更合理的教学行为。
(2)高原期教师分化。
曾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一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一名教师在五年内开始从事职业教育,其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五到八年,总体上出现了平稳发展的“高原期”。八十年代后,教师群体逐渐分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呈现徘徊甚至逐步下降,只有一小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反思、探索,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升华,教师要突破“高原期”,在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绩后达到一定的高度,极易发生停滞的“高原反应”。
3.教师个人因素。
(1)成就动机强度。
老师的成就动机是教师认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重要且有价值,愿意认真地去完成,希望能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的内在动力。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教师,他愿意不断地进行反省、探索,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对“教学反思”的理解程度。
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并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然而,在对教学反思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不了解”的教师往往表现出“教学反思,无从下手”;“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简单的反思形式,内容肤浅。
(3)选择教学反思方式。
大部分教师的反思主要表现为课后反思、教学感悟、学期总结、教学论文等形式,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尚待改进,反思的理论深度方面还存在不足。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第一,从学校的角度看,要组织教师开展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校内既可以让教师读一些教育教学名著,也可以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学习,也可以请相关专家定期地进行指导,从而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
第二,从教师个人角度看,作为教学反思主体的教师应自觉地学习教学反思理论,主动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种理论学习活动,使自己在学习之后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反思的理论,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反思。
2.搭建沟通平台,营造反思的氛围。
要建立和谐、有效的教师交流评课、听课、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等机制,以促进教师从别人提供的角度进行反思。此外,要鼓励教师与教师保持亲密接触,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外在言行,鼓励师生在课后谈心、交流等。
3.抛弃形式主义,加强反思的实践。
第一,学校应通过制度激励和监督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第二,学校还可以通过推行促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模式或行动研究来加强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实践。第三,作为反思者的小学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反思方法,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同时小学教师也要把教学反思的实践贯穿始终。
4.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提高反思性。
第一,可以将典型的教学反思案例汇编成册,通过所呈现的典型反思案例,培养学生的反思思考能力;第二,共同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教学科研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自己的反思思维方式,在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激发教师对问题的思考。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