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11-01 09:00:02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这些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偏爱自我,比较自私,遇到事情不会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二是脾气不好、娇气、任性、固执、也容易冲动,缺乏坚持不懈;第三,学习生活习惯不好,许多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该做的事不做,严重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的“学生难教”的症结。

对此,我们学校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载体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升旗仪式、国旗演讲、晨会、班会、家长会等,是学校常规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其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班级充分利用墙壁、黑板报、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校规、准则和先进典型,通过每周一星的评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二,寓教于乐。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守纪专题演讲比赛、校规校纪知识竞赛、历史名人讲故事、尊老爱幼专题文艺汇演、把各种规章制度化整为零,逐项渗透,如学生喜闻乐见爱参与的礼貌用语专题书画展评,让学生在快乐的时候学习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

二是制度规范引导,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没有秩序就没有秩序,没有规则就没有引导,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小学儿童处在是非观念不强、自我控制薄弱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真、丑的能力,因此,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道德行为标准和学习习惯标准,以明确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每个学期,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适合本校、班级的具体规章制度,例如“新民中心学校十做到与十不符合”、“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一日常规”、“安全卫生规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标准”、“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以适当的场合(开学典礼或班会等)向学生全面传达,详细分解,逐项要求,以达到学生心中的规范,行为具有尺度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提高教育效果,我校提出了小学生“三要三净三不三禁”,通过具体、易懂、可操作性强的行为习惯要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三要,也就是要举止文雅,要讲普通话,要使用文明的语言;三要,即三要干净,小手要干净,衣着要干净,三不能,严禁乱丢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不乱跑、不乱吐;禁止破坏花草树木,严禁破坏公共设施,不得损坏学习用品。

第三,从弟子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条: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夫子根据《论语》《学而优则仕》第六条“学以致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三字一句、二句一韵、五个部首,一字之差,一字之差,一字之差,一字之差,一字之差,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之。读书礼节要规范,重视家庭教育和人生教育,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要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准则。我们学校教师定期组织“弟子规”课,在大教室里,教师们用生动的例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弟子规》。校方要求学生除了中午自习背诵外,还要根据《弟子规》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修身养性,让学生从小处做起,自觉认清自己的品行。各科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的主题班会,“《弟子规》我先行”、“《弟子规》让我懂得…—”等主题班会。校内也结合有意义的节庆传唱《弟子规》,在六一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与经典同行,铸成才之基”文艺演出,同学们用优美的表演形式来践行《弟子规》。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水平,争做守中国传统礼仪的好学生。

四、师德示范,促进学生德才兼备。

"身教必先教"、"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充分肯定了表率的作用。一首歌《长大后我成为你》就充分说明了老师的魅力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老师是小学生心中的偶像,所以,要建立一支有职业道德、真才实学、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要重文明,教师应该语言文明,仪容整洁,举止大方,摒弃脏话、奇装异服、恶劣行为等不良因素,让学生以身边老师为崇拜偶像。第二,要求老师要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用流利的普通话、优美的三字经、取之不尽的知识,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爱学习的好习惯。第三,老师要有真挚的爱。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与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文明行为、不良习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大家的努力,不少同学已经戒除了“骄娇”恶习。根据本校教研组深入到学生家里进行调查、走访,发现有些孩子会自己做饭,这让我们感到惊讶。许多同学都会自己洗衣服……这些可喜的变化也说明,只要我们在教育中多思考、多行动,农村儿童教育必将带来新的局面。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种朝夕相处的方式,“百年育才”。习惯性教育也贯穿人的一生,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绝不能半途而废。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