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更有特殊性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27 09:00:02
史学实证素养是中学历史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史实就是肯定史学资料,判断史学资料是否正确。史学经验素养是对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历史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该重视历史教学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而史学实证是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确保历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证素养。
与其它学科相比,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更有其特殊性:首先,高中历史包含了更多的知识,学生还需要记住很多内容。第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叙述的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很难全面了解历史。大多数学生没有运用史学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独立研究历史知识,缺乏实证材料,学生无法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为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必须扩大教学内容,挖掘互联网上的大量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运用,使学生的史学知识得以补充[1]。
从古代商业开发知识出发,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高中历史教材讲述唐、元两代经济发展状况,详细论述了唐、元经济发展。应该注意,中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叙述过多的两宋和明清贸易,而只是把两宋和明清经济繁荣这一理念传达给学生。由于史学资料的缺乏,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导致知识遗忘与混杂。便于学生记忆。要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加强课堂人物评价资料、历史战争资料、历史地图资料等,增强学生史料实践性素养。
二是通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历史学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只能透过现存的史料来认识历史,而要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认知,要重视收集、整理、鉴别、去伪。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安排学生自行收集学习研究的内容,也可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历史学材料可以是纸本或网络材料,也可鼓励学生拍摄一些视频、图片等。
例如,「一国两制」一节课,祖国的统一大业,老师可在上课前组织学生读书,如需查阅「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首次实施的意义、未来解决两岸问题的影响等,使学生既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对政治体制的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
第三,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鉴别能力。
同学们整理好历史资料,然后再进行历史的鉴别。由于对史料的整理与收集,可能存在真伪的问题,无法立即应用于史学活动。实施历史教学活动时,一般都要运用实证方法,给学生以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识别史料的真伪。实证法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对收集到的史料资料进行真实性检验。如果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可靠,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就有很强的可信度,反之,则无价值。
举例来说,在讲授“文明交往之路”课程时,就将物种传播纳入其中,因此教师可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玉米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实证性历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哥伦布日记,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玉米的文献。在本文献的引导下,教师在给学生以鼓励的同时,也调动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来探讨玉米传入中国的时代。其中,许多学生都受到哥伦布日记的影响,认为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就有许多学生认为玉米是从哥伦布引进我国的。也有同学借书《饮食指南》中有关的记载证实,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玉米就已传入我国。根据学生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鉴别,学生们基本确认,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玉米就已传入中国。
指导学生规范使用有价值的史料,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终身的影响[2]。《史学实证法》就是通过对学生理性、实证两方面的认识,使之成为理性的、注重证据的现代公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于历史小论文、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展开独立思考,规范使用有价值的资料,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精神。
就拿《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中的“城市变迁”作为例子,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有关《宋》前后的相关史料,然后立足于空间,对时效性和政府规制变迁进行分类归纳,最终又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报告了宋前后“市”在某一方面的变化,并且借助于搜集到的历史资料,证明自己观点正确。
总之,历史课程标准不断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历史资料的实证素养一样,作为高中生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将它渗透于我们每一门历史新课的教学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也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经验认识,只有在日常学习中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证性素养,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