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7-26 09:00:02
戈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一本书就是一座灯塔,它能给你指引迷路的方向。
周鹏程教授编著的《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新理念》是一本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案例的专业发展书籍。本文以“如何实现‘提升教师素养’到‘核心素养’这一热点话题的美丽转身”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围绕主题从六个方面展开:夯实学生人文底蕴---根深蒂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思想决定高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如何选择并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本书里的个案让我此刻的思考,语文教师们最关心的一项课堂热点问题:怎样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如何揭示语言的本体性?身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对一线教师来说就是灯塔,可以发挥引导、点化的作用。
邂逅是幸福。初读《提高语文素养》是17年来的研习课程。2017年4月22日,在中心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在汉营学校做讲座“墨梅”。
《墨梅》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首诗。从课文内容、学习目的、学习目的等方面,笔者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有感而发地朗读课文,背诵《墨梅》;二)透过诗画对照的读法,了解绘画与诗句的意义,体会诗歌作画及提诗情景。并且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走进画境,走入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认识诗人——诗文对照、诗意蕴、潜心品读、体验诗境——总结拓展,感受诗歌魅力。语言学习贵在积累,在教学上我在三个地方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积累训练:什么叫“题画诗”?您会想起什么单词?有什么其他的词,如“清气”“只留”?还有哪些写梅的诗歌呢?如此设计,以此类推,由景到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文中只不过是一个例证。教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并写下:王冕为梅题诗,望着淡淡的梅花,心里会想到什么?这种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在想像中进一步感受诗歌轻视俗气的感觉,又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文章结尾之时,让同学们谈一谈学习收获,同时进行学习方法的移植——了解创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用此方法学习《示儿》,学好诗歌。
如此的教学设计,顺利的课堂教学,听课老师的反馈很好,我感觉到达到了自己预想的目标,但是就是这样太顺手的课堂教学让我一直感觉到有问题,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直到上完课后区教研室龙老师的评课与交流,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体现出“语文的本体论”,很多地方还在走“教课文”的老路。“《语文本体论》就是要用例题教学生表达的方法,语文教学要做到“读”和“说”并重,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有一个表达的“阶梯”。尽管在教学中我有让学生交流“王冕面对自己的美图会怎么想?”同学们的交流也很精彩,但这是学生们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再现,而非我这堂课的指导。这时,我才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教书育人——以渔为先,以渔为先。
一次讲课,为我打开了语文教学的一扇窗,展现了语文教学美丽的风景,激发了我对“语文本体性”的渴望。但是,一次演讲远没有满足我的需要。经过18年市级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活动,姜琪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吴中豪教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读书,那一个个生动的事例,那一次精彩纷呈的学习,那一次深刻的交流,读着读,我在案例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一次次震惊——原来语文就是这样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次一次次的美丽相遇,一次幸福的相遇。那就是“核心素养——世界因为我而美丽”
假如遇到是幸福,那么相识就是成长。对我而言,《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新理念》是一次心灵之旅,是一次自我成长。通过多次阅读,我与不同教育家在书本上相会,读出一种新的观念,被接受、被引导,获得成长。
读书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之前,总想着内容要面面俱到,过渡语要优美,课堂容量要大……想的都是老师一方一厢情愿的“教”,而没有思考这种课堂有效吗?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同学们喜欢这种班级吗?这种教学效率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困。读《语文教学》一书之后,笔者认为,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通过深入了解。这要求我要“简单易行,脚踏实地做好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行为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不只注重自己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对自己的改变,我暗暗高兴。这就是核心素养——人生必有精彩感悟。
一本书,一座塔。下面,就让我们以“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新理念”这个灯塔为指引,向着小学语文最美的风景出发,收获一片花香!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