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9-28 09:00:01

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以往“填鸭式”被动接受的学习,而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处于独立、自主地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第一,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学习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第二,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随着时间而大大提高。实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及时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真正做到自主、主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走出认识的误区。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仅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且在学生调查、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也有可能进入误区,老师们应该明确这几点:一是初中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对学生“大手大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并非老师不管,完全放任自流,而是教师不能任何事地干预,特别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老师不干预,学生会由讨论学会,老师也不介入,当学生有困惑,解决不了时,老师要主动答疑解惑,其目的在于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其学会合作、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第二,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非学生完全抛开老师的帮助。学生和教师都不能迷惑于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有自信,而且要互相尊重,许多研究的结果表明,开展自主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优秀者还是后进生,都能从课堂教学中受益,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方式上。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不代表学生做什么事要完全抛开老师的帮助,要靠自己,如果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去找老师或同学帮忙。

第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一位伟大的美国教育家迈乐说:“一位伟大的老师,不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并促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寻求知识。很明显,好奇心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主动。人们对好奇心与生俱来,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许多实验现象学生并未见过,出于好奇,他们很想探求到底,甚至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次老师只好置之不理,而对这类学生给予高度评价。因此,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此外,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也要多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现象,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深入探究,激发其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自主性学习又是学习动力,它是影响初中生化学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有了学习动力,他就会坚持不懈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动力来自于学生,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类学习动力可以有很多来源,例如:能让他明白学习某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如要继续深造,尤其要去好学校,一定要学好所有的功课,还要让他想一想自己去上学,学习是为了什么,可以是自己向往的大学,渴望的城市,渴望的生活。培根说:“用名人的例子激励孩子,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著名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叶突乾和祝搭里两位学者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使个体的学习活动向某种学习目标发展的内在动力。适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教师给学生设定的问题难度若控制在50%左右,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强的,因为这些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迫切想解决的。多设此类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主动地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意志。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庞维国教授认为,自主学习必须以意志控制,即能“坚持学习”,才能实现。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学习困难和干扰,例如:一时不能理解的问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烦扰、外界因素的干扰等等,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让学习坚持下去。意志自主性理论认为,自主性学习的动机不能代替意志控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从学习开始就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但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就会逐渐减弱,而使学习能够坚持的力量就是意志控制的组成部分。

指导学生社团的学习。

「给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类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引导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先让学生先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然后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上也要讲,但是自己仍然不明白的问题,做练习时不会问的问题,考试中有错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分析过程等要归类于改错本。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课后及时、全面的复习。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