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发达国家仍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去年,世界经济更加强劲地复苏,2010年全球GDP达到61.96亿美元,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预期。发展中国家继续领先,增长6.4%,发达经济体增长较慢,其中美国增长2.9%,欧洲1%(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3.9%。这一年能不能保持去年的复苏势头?虽然国际组织和有关各方在这一时期内一直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日本地震和核泄漏,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不安,笼罩着世界经济复苏道路的阴云又一次笼罩着,需要重新审视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

一、世界经济在剧烈动荡的背景下,继续寻求复苏。

(一)世界经济今年复苏的基础并非稳固。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强大动力,在各国纷纷退出经济刺激措施,以及就业、财赤、债务、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资本流动、地区动荡及自然灾害等经济风险再度抬头之际,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都很难维持去年的反弹性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在所发表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中,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指出,全球经济的复苏道路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预计2011年增长速度将会更慢,全球总产值将从2010年的3.6%下降到2011年的3.1%。另外一些国家,比如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会增长3.3%。IMF预期这一增长速度会稍高一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4.4%。但是前天(3月24日),IMF表示,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应当得到重新审视。

(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明显差异。

在今年,发达国家仍然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据预测,美国经济将增长2.2%,欧洲经济增长1.5%,日本受到地震的影响,目前预测可能为零增长。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复苏力度要强于发达经济体,但增长速度也将减缓,因为面临高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发达国家的需求下降。全球经济“步履维艰”,导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分道扬镳”,分歧与矛盾日益明显,“抱团取暖”的意愿大大减弱,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围绕经济新增长点和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博弈日趋激烈。结构问题仍然突出,美国私人消费持续低迷,失业率高企,工业生产还没有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在短期内还可能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依存,欧洲央行面临着更大的紧缩货币政策,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以及英国将继续实行财政紧缩。由于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印度在巴西已经进入加息阶段。

(三)随着经济复苏,国际经济格局加快演变。

上一年,新兴经济迅速复苏,总体增长率超过7%,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总体增长2.5%,在全球经济增长和新增消费中,分别贡献了60%和50%以上,如果受到西亚北非动荡的影响,今年这种局面将会更加恶化,虽然经济疲软,但新兴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力量。预计新兴经济体将会继续维持“高增长、低债务、低财政赤字”,与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高负债、高财政赤字”形成鲜明对比。全球经济格局将朝有利于提高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的方向发展,南北不平衡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二、影响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主要货币发行国的宽松政策导致国际热钱泛滥。

在美国,将6000亿美元投资于市场,再加上1.75万亿美元的金融危机,再加上1.75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已超过2.3万亿美元。去年,欧盟还提出了7500亿欧元的联合国间货币基金援助计划。由于最近发生的地震,日本央行一改以往的谨慎态度,开始向市场大量投资。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共注入了51.8万亿日元(央视二套财经3月24日报道),若按当前美元兑换日圆1:81(最高1:76)计算,相当于6395亿美元,比美国QE2水平还要大。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受到限制,货币发行令人震惊,造成全球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发达世界印钞票,而新兴经济国家制造商品,这无论如何都是很值得高度重视的事情!“热钱泛滥”不仅会形成资产泡沫,还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导致金融风险急剧上升,市场剧烈动荡。不能掌握好,就会使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易中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国际通胀正在加速形成,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随着这一救市货币的大量投入,最近两年国际通胀也正在加速。数据显示,全球扩张的注资导致生品价格指数上升4.5%。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两轮QE货币政策对全球通胀率影响为0.5%。与此同时,由于美元走软,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加,食品等初级商品产品的大幅上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粮食作物的价格现在已经接近或超过了2008年的高点。食品在2010年增长了30%。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和市场的不稳定性至少持续到2015年,国际粮农组织相信。除了食品,有色金属、石油、铁矿石等都在上涨。巴、印、俄等新兴经济体去年的通货膨胀数据在其国内的通胀控制目标之外一直走高。IMF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通胀已经超过6%。在今年,输入型通货膨胀可能会迫使这些国家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使得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的困境更加突出。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开始面临国际通胀压力,如处理不当,不排除陷入“滞胀”的困境。

(三)国际市场环境趋于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危机造成全球总需求急剧下降,世界出口市场萎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争相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美国等新兴经济体也大力推动扩大出口,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通过浮动汇率来控制和避免本国货币过度升值,使有关各方对汇率产生更大分歧。此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主要体现在能源资源方面,对经济的贡献更多来自出口。各国经济中贸易保护主义的频度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领域广、手段多、隐蔽程度高”,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加。目前,多哈回合谈判还在继续,不能排除会爆发贸易战和货币战。

(四)该地区动荡不安的范围扩大,自然灾害的程度加深。

近期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不仅造成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还引发中东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如也门、巴林、叙利亚、沙特等国家的动荡和政治动荡,令国际石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油价飞涨将进一步加剧各国的输入通胀压力,此外,西亚北非的动荡将对能源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国际投资安全大大削弱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加速抽离,回到发达国家避险,加剧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和恶性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最近的地震,打击了日本的制造业和日本的经济。再者,一些次生灾害也频繁出现,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