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形式,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出口、利用外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高昂的环境成本,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07年7月23日联合发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新增海关商品编码1853个,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和产品,纺织纱线等高污染粗加工商品;2008年4月,新颁布的“加工贸易禁售商品08版”中,共列海关新品种1816项,包括高污染新增产品代码,这是一份39份具有高度环境风险的禁令。这对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和众多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加工贸易在我国台湾地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次成功转型,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笔者尝试通过对台湾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探索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以供在大陆上推进加工贸易升级之用。
台湾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加工贸易主要是通过加工出口区进行,因此,其转型升级更多是通过开发加工出口区来实现的,根据加工出口产品性质的不同,其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初级阶段(1966-1973年)。20世纪60年代,国际市场商品普遍供应不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新技术革命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原因,面临战略调整。台湾当局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采取「进口-加工-出口」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进养出,以出促工,以外贸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一九六五年,台湾首次设立加工出口之地,高雄加工出口。一九七一年又增设楠梓、台中两个加工出口区。目前,加工出口地区主要是发展100%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如成衣、针织、皮革、工艺品、鞋业、家具、玩具等行业。到1973年左右,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进一步膨胀和扩大,使开工率达到了加工出口区历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后则逐年下降。在这一点上,台湾当局将主要从日本(部分来自美国)进口电子零件和化学原料,从美国引进机械设备加工制造一整套家电、化学纤维和纺织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
2.发展阶段(1974-1983年)。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台湾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价格上升,经济增长率大幅波动。与此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也纷纷建立加工出口区或特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使台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台湾加工出口地区求生,适时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由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这一阶段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占60%,而且还辅以技术性贸易,例如收放机、电阻、PC板等初级电子产品。
3.最初的转变(1984-1995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再度出现贸易保护主义,这给台湾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从日本进口的零件和工业原料,再出口到美国的「三边贸易」结构,使台湾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更高,进口价格受制于工资增长,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企业成本上升。加之台币估值过高等因素使岛内加工出口区竞争力下降,进入又一次调整转型时期。在此期间,台湾的加工出口地区投资虽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企业数量、就业等指标却一直处于下滑阶段,例如,投资由1986年的4.59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9.68亿美元,引进企业数量由1986年的252个减少到1994年的233个,就业率由1987年的90807降至1994年的41925,加工区的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人数的比例1986年后开始加速下降,一九八六年占3.13%,一九九四年只有1.69%。主要表现在加工出口地区投资向大型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其中科技产业超过65%,除成衣外,几乎全部被淘汰,代之以IC加工产品、光学产品、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及精密机械等。
4.第二次变革(1996-2000年)。以国际知名厂商的OEM生产,以及逐渐在主机板、IC设计及其他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环节,建立竞争优势,在此已成为拥有自己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全球知名厂商之一,并逐步在主机板、IC设计及其他产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以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跨国公司到台湾建立研发中心,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在这个阶段,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已经超过了80%,产品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密集产品之外,还包括IC电脑组合式产品、数码光学产品等;另外,还有以仓储运输和贸易服务为代表的知识服务业,如仓储运输和贸易服务等占10%以上。
5.第三产业(2001年至今)的转变。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台湾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台湾的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台湾人自觉推行「以知识为本」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研发及产品高增值,并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简称知识服务业),使其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台湾省工业所占比重2005年下降25.0%,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21.4%,服务业占73.3%,知识服务业占占32.7%。在此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加工出口地区又一次转型,出口额超过60%的出口额。其主要产品有仓储转口服务、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贸易服务等,而高科技制造业的比重在40%以下。新增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生物化学技术、纳米技术制造等。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