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物流安全政府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11 09:00:04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课题。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物流安全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粮食物流涉及到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风险都在逐步地向食品供应链转移,因此,食品物流安全监管应该覆盖“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我国政府食品物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法律、法规、标准和组织体系的构建上,缺乏系统的结合实践,从食品物流各个环节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基于此,本文以食品物流为切入点,通过对食品物流过程的政府监管模式的完善,达到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
食物物流安全是指食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到消费全过程,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危害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消费者病亡或危害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危险。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食品物流安全可以分为政府监管与民间监管两种模式。国内对食品物流安全的监管主要是政府监管模式,即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食品市场准入、生产加工、对涉及到食品物流安全的诸多环节,流通消费进行直接监督和管理,以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市场的稳定运行。当前,我国政府对食品物流的安全监管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真空"和"交叉"管制并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划分处于新的《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的过渡期。现在基本上沿袭了分段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种植养殖、批发零售、餐饮加工等环节,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其中农业、质监、检验检疫、商贸部分别负责粮食供应链的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环节,工商界则负责各环节经营主体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除管制卫生许可证外,卫生部门还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实行全面协调。另外,海关、质监、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表1列出了特定的功能分布。
这一模式存在着政府职能界定模糊、“交叉”和“真空”监管问题。例如集散批发环节的渠道参与主体批发市场,由商事、食药管理和卫生等部门组成,造成严重的“交叉”监管;政府对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监管,造成了滥用现象突出,形成了监管“真空”。
㈡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食品物流安全监督涉及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准入制度对食品物流的安全监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准入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环节市场准入、流通环节市场准入和加工环节市场准入。粮食生产环节准入制度主要包括:农产品认证、农资投入品准入管理、产地准出制度、粮食流通环节准入制度等。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大型市场自主经营检验制度、食品加工环节准入制度主要包括QS产品认证、HACCP认证、ISO认证,食品卫生许可证书。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的食品物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已经有了很多的名称,覆盖范围很广,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比如,食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认证没有强制性;流通环节中的索证和销售台帐制度虽然具有强制性,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购销台帐只是形式上的质量追踪服务;(2)大型市场的自主检验缺乏客体的持续监督和主动性,(3)加工环节尚不完善,市场进入与非强制进入相结合的市场进入机制尚不完善。
(三)食品物流安全综合管理和协调机构缺乏权威。
食物安全法明文规定,国务院应设立食品安全专门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协调工作。实践中,卫生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益矛盾,无法起到权力主体的作用,也无法对各部门的监管范围进行严格规定和划分,造成协作协调机制的缺失,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不健全,食品安全链供给与监管监管分道扬镳的现状依然存在。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